第八十五章裁缝(第3/10页)

他说他生于民国12年,也就是1923年,小时候家里穷,没念过什么书,自己的父亲粗略教会了他识字,在他14岁的时候,也就是1937年侵华战争开始的时候,重庆还算是一片太平,但是因为14岁在当时算是大孩子了,吃饭什么的都开始按成人的量来计算,于是家里开始觉得他会给家庭造成一些负担,就拜托熟人的关系,把他送到一个姓周的布店老板那儿当学徒。周老板开的虽然是布店,但是自己的手艺却是个裁缝,因为自己一个人分身乏术,也就只能单纯只卖布料,所以吴老先生拜师在他那里,如果把他给带成了材,那么自己的布料店除了能够卖布之外,还能够做成衣,这样一来生意会好很多,所以周老板也就欣然收下了当时的吴老先生。吴老先生也算是很有天赋,几年下来,师傅的手艺都学到了,于是他提出出师,继而就在师傅的布料行里,占用了一个小角落,摆上了一个裁缝摊位。渐渐的,店里的生意越做越好,大家对店里的布料和裁缝的手艺都非常夸赞。周老板也感激这些年吴老先生给店里带来的大量收益,为了留住他,害怕他自立门户,于是就跟吴老先生提出,要把自己的独生女嫁给他。那一年吴老先生19岁了,当时19岁,也算是到了成家的年纪了,而且周老板早就知道吴老先生对自己女儿也算是情有独钟,既然两小无猜,自己也就促成这桩美事,一来不怕成亲以后吴老先生对自己女儿不好,二来也可以因此成为一家人,牢牢留住吴老先生。19岁的吴老先生心智也成熟了,他自然明白周老板此举的用意,不过也觉得是好事,也就欣然答应。在婚后没过多久,时局发生了巨变,日本人开始断断续续的空袭重庆,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躲避炸弹的袭击,生意惨淡了许多。渐渐的,来店里卖布做衣服的都是些城里有钱人了,除了有钱人,还有就是一些当时陪都军官的夫人们。

吴老先生告诉我,那件旗袍就是一个军官夫人来定做的,当时她买下了在那个年代很时髦,且和大多数老百姓穿的布料不一样的带小花纹的布料。要求做上一件旗袍,于是他花时间做好以后,就按照那个太太先前留下的地址给她送过去,却发现已然是人去楼空,跟附近的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太太的老公触犯了军法,已经被革职枪毙了,而这个太太也因此受到了牵连,现在不知死活,无踪无影了。于是他把旗袍带了回来,一直保存着,又等了很久,城里被炸死的人越来越多,空袭警报整天都在响,生意快要做不下去的时候,周老板的布店里,突然收到了一封信,拆开一看,却是由当时的汪精卫政府给重庆各个行业精英寄来的“特赦令”,意思是只要你现在离开重庆,投诚南京政府,那么可以给你在路上开绿灯,而且还给重新的安置费用。周老板和吴老先生都是普通的商贾,说大了天,也就是个比较富裕的百姓。他们对抗不来两派政府的威胁,更无法抵抗天天在头顶丢炸弹的日本飞机,于是思考几日,对于爱不爱国这已经成了小事,他们还是决定关掉经营多年,已经在当时的重庆略有名气的布料店和裁缝铺,举家逃往南京。他们俩都算是比较长情的人,临走时,为了带走一些这座城市最后的记忆,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在有生之年,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于是他们在临走的时候,拿相机,拍下了一座被炸得人家都逃亡了,快成一座空城的当时的渝中区。

吴老先生告诉我,当时拍了大概有20多张相片,但是当他们逃到南京以后,又辗转去了上海,在几个地方的相片冲印店冲印出来后,发现只有6张能够完整的显像,其余的,都会被一团白色带着花纹的东西所遮蔽住,也就报废了。吴老先生停顿了一下告诉我,当时就觉得非常奇怪和害怕的情况就是,在那6张照片里,几乎每一张都能够在某一个不是很显眼的地方,找到一个穿着旗袍,歪着脑袋笑的女人,可怕的是,那件旗袍的花纹正是吴老先生给那个军官太太做的那种花纹,而因此她看每张照片上的那个女人的面孔,就越来越像是那个太太。他说他并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的关系,总之越看越像,因此他害怕了好长一段时间,还去庙里烧香拜佛报平安。后来日本人打跑了,老蒋因为剿匪不力也退去了台湾,他们一家人在这期间,周老板去世了,剩下他和周老板的女儿觉得也在他乡漂泊这么多年,也想念故乡了,虽然故乡已经没有亲人,自己也有了孩子,一切当作一个新的开始,就回了重庆,在现今的储奇门一带,重操旧业,继而生意越做越大,几十年下来,形成了现在的这种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