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新月诗(第2/3页)

“朱元璋立遗诏的时间是洪武三十一年。”越千玲想了想忽然大声说。“是七,这个数字是七,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整好七十岁!”

萧连山率先小心翼翼的踩到刻有七的分格里,果然安然无恙。

大家看见对面的石门已经触手可及,脸上都露出欣喜的表情。

最后一句文字是也有清光遍九州。

和其他六句不一样的是,这一句单独的刻在一面墙上,可见这一句非比寻常。

“为什么偏偏把这一句单独刻出来了?”顾安琪不解的问。

“因为这一句和之前六句是不一样的。”越千玲很肯定的说。

“千玲,有什么不一样?”萧连山问。

“之前六句都和朱元璋一生有关,可这一句并没关系,甚至不是朱元璋所写!”

“不是朱元璋写的?既然不是他写的怎么会刻在这里?这句谁写的?”萧连山一连问了三个问题。

“这是元太子的新月诗。”秋诺心平气和的说。“他是元朝最后一太子,在被明朝推翻后,成为北元帝王,就是后来的元昭宗。”

“朱元璋修建明十四陵,怎么把敌人的诗刻在这里?”顾安琪意外的问。

“秋诺,这元太子什么来历啊?”萧连山也追问。

“元昭宗在政治上没什么太大的建树,好佛法和书画,他的汉文化功底颇为深厚,除能写一笔潇洒遒劲宋徽宗体书法外,还会做汉诗,其诗大多散轶不存,现在流传下来只有一首《新月诗》。”秋诺说完把新月诗背出来。

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州。

“既然朱元璋把这首诗其中一句刻在这里,要搞清楚他的用意,先要明白这首诗的意思。”越雷霆回头看看越千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供你读到博士,现在也该用用了,呵呵,给爸解释解释,这诗啥意思。”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州,这句的寓意很明确,虽然大元帝国作为全中国的统治政权已经失统,但是新月的清光遍九州,北元政权仍自称为大元,在北方草原和东北地区,以及西南的云南地区,元朝的统治还在继续。”越千玲不慌不忙的回答。

“这诗很有帝王之气,可要是落在朱元璋的面前,这可算是大逆不道的反诗啊,朱元璋怎么会容忍这样的诗,还刻在这里。”顾安琪大为不解的问。

九宫格走到现在,所有的人都站在刻有七的分格里,从留下来的文字看,只需要一步就能走出去,现在面前可以走的一个是二的分格和九的分格。

就是说这句话里隐藏的数字不是二就是九。

我一直默不作声,越千玲想了想说。

“朱元璋一生有三大遗憾,一是没传国玉玺,二是没招降王保保,这三就是写这诗的元太子,朱元璋一直认为没有抓到元太子就不代表元朝真正灭亡,天无二日,北元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

“可不可以这样想,朱元璋把元太子的诗刻在这里,用意其实很简单,就算元太子苟延残喘,可依旧是亡国之君,朱元璋要让他守护自己的明十四陵,看着自己的大明朝壮大直至最后消灭北元。”秋诺深思熟虑的说。

“我也是这样想的,朱元璋此举可能完全是一种警示,天下并未统一,还有一个北元蠢蠢欲动。”越千玲点头说。

“天下并未统一……有两个政权!”顾安琪欣喜若狂的说。“是二!最后一句话隐藏的数字是二!”

“对啊!两分天下,真是二!”越千玲也恍然大悟的笑起来。

萧连山听见隐藏的数字被破解,抬起脚正准备踩过去,发现我忽然一把拉住他,我一步跨到刻有九的方格里。

推测出来的数字应该是二,看到我站到九的方格里,越千玲她们顿时惊慌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