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不喜

在文武百官开了几轮小会之后,陆续有考生到咸阳了。

由于是郡里统一组织的秋试,通行令也是统一发放,考生们为了路上有个伴,大多都是和同郡考生结伴而来,接待起来并不困难。

国子学的学生们入冬以后学业比较轻,在第一批考生抵达咸阳后便轮番在接待点值守,亲切友好地等着接引这些来自异乡的考生。

咸阳学生们的热情感染了这批年龄不一的赴考考生,他们随着国子学的学生们抵达落脚处,发现哪怕是价格最低廉的那一档住处,条件都好得叫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

再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仿建的韩王宫,外头那些算账的、牵马的、跑堂的,很多甚至还曾是韩国的贵族呢。

只可惜他们来晚了点,要不然以前这边还有不少韩王宫的宫女们在服役,现在只有一部分没有家人也不想嫁人的宫女还留在这边干活,那些年轻貌美的大多已经结束三年劳役,被安排出去相亲嫁人了!

听过隔壁有专门用来开宴席、开文会的玉琼楼,同样是仿建的王宫,不过是赵王宫。至于挨着玉琼楼而建的,自然是由魏王宫改建的大秦织造中心!

据说楚王宫和燕王宫也安排上了,因着燕王还逃亡在外,所以先安排楚王宫再安排燕王宫,齐王宫估计也不远了。

这些话都是咸阳百姓在讨论,他们早已习惯北市的存在,对于自己可以在仿建的各国王宫里闲逛这事儿也觉得稀松平常。他们秦国足够强大,把他们整个国家都打下来了,逛逛他们的王宫怎么了?他们还在里面睡觉吃饭喝酒呢!

不少人甚至在热烈讨论剩下三座王宫该做什么用好,因着北市是大家都能进去晃悠的地方,所以他们格外关心接下来对三座王宫的安排。都说衣食住行,现在衣食住都有了,是不是该把行安排上了?

他们每次看到大王和公子他们出行,都对他们的马车非常羡慕,那么气派的车他们当然不敢肖想自己能用上大王的车,但是,造个小点的,走得稳点的,坐着舒服点的,难道还不能想想吗?还有,要是天下一统了,不打仗了,是不是匀点马出来让他们也过过瘾?

反正不管再出什么他们都会支持,不就是钱吗?他们愿意出的啊!

对于咸阳百姓口中这些自觉平平无奇的言论,初来乍到的考生们起初听了非常震惊,后来听多了,渐渐也麻木了,甚至还被洗脑到跟着想剩下三座王宫能怎么利用。

完了,他们好像膨胀了,他们再也不是出门时那个淳朴的读书人了!

唯一感觉越听越心梗的,只有来自赵地、魏地、韩地、燕地以及楚地的考生。

韩、赵、魏还好,他们国亡得早,这几年已经在各郡官学接受再教育,愿意赴考的大多已经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说话的口音和写的字也往秦国钦定的官方语言及文字靠拢,看到改建以后的自家王宫也只是在心里痛苦了一会。

燕地和楚地的人却不同,他们刚亡国不久,想法一下子还转换不过来,抵达咸阳以后跑去看了看正在打的地基,再听了听咸阳百姓的讨论,很多人心态顿时崩了,回到朝廷统一安排的廉租房里自闭去了。

萧何一行人就在其中。

萧何等人刚到那天,被负责接引的国子学学生领着把住的地方逛了一圈,又去玉琼楼开了个文会,觉得秦国这个北市着实富丽堂皇到叫人觉得不可思议。

到下午,接引人又带他们去逛了服饰展馆,听接引人从服饰发展史讲解到人类发展史,感觉对世界的看法仿佛都被刷新了。

他们读书也会思考古今之变,可是从未这样直观地看到过用实物展现出来的“变化”:服饰发展史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之中包含着革新、吸纳与融合,每一个改变都代表着技术的进步、思想的变化,充分展现着他们先祖们超凡的智慧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