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救童(第2/3页)

此番话一整串儿讲下来,我突然发现我跟广场上的那算命先生一样,口吻都没有什么区别。

这也许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经过一番挣扎,孩子的父亲终于还是选择了相信我,不顾妻子的反对,去办了出院手续。为了让孩子的母亲放宽心,我也顾不得黑气的反击,念了一段金光神咒,将其镇压下去。咒文一念完,当我把手指放在小孩儿的额头上时,只见他的脸色很快就恢复了平时的红润光泽,粉嘟嘟的,鼻间的呼吸也和缓了几分。

见到这孩子的变化,孩子母亲也终于开始相信我了,对我的态度明显好了起来。

老江洋洋得意,跟旁人说我的朋友,那能够有假的?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孩子被他母亲抱着出了院,其间还有一场风波,是院方不让孩子走,说出了问题不好交待,如此一番吵闹。巧不巧,正好碰到了带着女儿来看病的马海波。升职了的马海波春风得意,跟我寒暄半天,邀我明天到家里吃饭,我苦笑,说不知道有没有时间。谈及老江他堂叔的事情,马海波竟然也知道,毕竟公安司法,也算是一个系统的。

马海波跟妇幼医院的值班主任认识,于是跟她说了一番话,给我做了保证,这才放行。

说句实话,那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我至今都觉得她是一个称职的医生。

有了马海波的出面,大家对我的信服力便更加深了几层,说话也透着一股子小心了。临了,马海波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么?我说暂时没有,过了今晚再说吧,他点头,带着女儿去挂号。我跟着老江他们出了医院,才想起挂一个电话给就在县城的杂毛小道——倒不是说要找他帮忙,只是想问他有没有兴趣来凑这个热闹而已。

只可惜拨过去的时候,这老小子关机了。

见联系不上,我也不去管它,心想这那个红色印记的问题,并不会很大,我行走江湖一载有余,若事事都依靠旁人,自然就形不成自信,于是作罢,让老江他堂兄先带着老婆孩子回家,而我则和老江一起去县里面那家老字号的香烛店,买上一些需要的东西。

晚餐是在老江他堂叔家吃的,别的不论,干蕨菜炒腊肉和那一盆用青蒙酸菜煮的酸汤,勾得我胃口大开,连吃了三大碗。

作法之前,吃斋、沐浴更衣、焚香、凝神祈祷……诸如此类的,都是诚心祷告信仰的神灵或者上苍,以求借助其力量。然而我发现这所有刻板的规矩,其实就是让自己平心静气,使得心神与天神达到某一种程度上的契合,如同武士道、跆拳道的诸般讲究一样。不过我乃苗疆巫蛊,与我终年混迹的杂毛小道又属于荤素不忌的正一派道士,自然就没这么多讲究。

当然,也不是说我们不虔诚——此论唯心,而不惟法。

用过饭后,孩子的母亲给豆豆喂了奶,然后递给了我,由我抱到了老江他堂叔的床上,轻轻放下。之后,我摒退了这一大家子和诸多亲戚,让他们不要上二楼来,扰乱我的神念,众人皆允,唯唯是诺地退下。待人都走远,我将买来的香烛点燃,插在削好的萝卜上面,分放屋角四周,然后将买来的黄符纸铺就在楼板之上,将朱砂、公鸡血、糯米汁、茱萸水等物混合研磨,开始画符。

因为没有开坛祭法,请不来南方赤帝或者黑杀大将的神力加持,我所画的这些符箓多是些浅显的玩意,最大的作用,或是吸引怨灵现身,或是不让其逃遁而去,或是延缓其凝聚其身,并没有太强烈的效果,多以数量取胜。

制符一道,在于心专,至诚则灵,贵精而不贵博,要不然也只是学会写皮毛,如我一般,算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远远不如杂毛小道来得厉害。当然,我这一辈子也不敢跟这个茅山符王李道子的亲传弟子比肩——就这一点,我很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