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号片》(第2/3页)


  那是一只十分古怪的盒子,被压在箱子底下,很不起眼,但是盒子上的密码锁十分精密,一看就知道是军队用的东西。

  这里面是什么东西呢?当时这只盒子上报上去后,引起了高层强烈的兴趣,他们找来了专家会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使用化学药水将盒子破坏,才从这只神秘的盒子里,取出了一份关键字用密码写成的地质勘探资料。

  当时他们很奇怪,为什么这一份资料要特别保存,这一份地质勘探资料所勘探的地区,难道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中央怀疑可能这一份资料中有日本人当年寻找石油的线索。但是这份资料所有的关键信息,都用密文书写,日本人的密码相当的厉害,当时无法破译,而掌握日本人电码本的是美国人,当时抗美援朝打完没几年,完全无法和美国鬼子商量借来看看。所以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只能看出勘探的地点和范围。

  于是按照资料上的记载,当时已经在实施的七二三工程组建了一个特别的项目组,其中三支勘探队中的一支,秘密带着那份资料,进入了这里的丛林,寻找上面记载的线索。后来,果然,他们在丛林里发现了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日军临时基地。

  但是,这里已经是人去楼空,所有的东西都烧掉了,连一张纸头都没有,只能通过附近的一些痕迹,判断当时日本人确实有一支勘探队,在附近进行过地毯式的勘探。其广度甚至包括了这里80%的山区丛林。

  然而我们自己的勘探队在附近进行了一次普查式勘探后,却没有任何的结果,地表上什么都看不出来。浅层挖掘也什么都没有,这个地方没有任何值得地质勘探的特征。

  日本人的极度重视,和我们自己队伍的毫无发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时七二三负责人直觉到了事情的特殊性,于是,怀着对日本勘探数据的信任,以及石油存储地层的深度的依据,中央作了一个决定,就是动用了苏联引进的“地震勘探设备”对这一块区域进行地震勘探。

  这是一种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这里抄一段说明,来解释这种设备的工作原理:

  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地震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收到的地震波信号与震源特性、检波点的位置、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通过对地震波记录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地震勘探在分层的详细程度和勘察的精度上,都优于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的深度一般为数十米到数十千米不等。

  中国从1951年开始进口这种设备,到这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这种设备一般用于超深矿床的勘探,发展到现在,勘探反馈的数据的是三维的,十分牛逼,当然这些数据对于普通人来说,依旧只是一大堆极其混乱的曲线。

  之后,通过“地质数据成像”演算,可以把这些曲线还原成大概可读的黑白胶片。现在我们的勘探已经有相关软件,可以实时生成,当时则需要人用手摇计算机来算。当然,这些都是科学家做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些基础技术兵来说,无疑是听天书,我们只能看懂地质成像之后的那种黑白胶片。

  那次地震勘探进行了大概有五个月时间,收集的数据汇拢之后,的确有了发现,但是那个发现,却让人瞠目结舌。

  勘探显示,在这块区域地下一千二百米处,出现了地震波的异常反射。在胶片上显示的是,一块非常突出的形状不规则的白色影子,好像一个十字架,精度精确得吓人,是四十九米长,三十四米宽,好像是嵌入在地下一千二百米处岩壳里的一块金属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