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印记(第3/5页)

吃饭闲聊,陆铮也不知道和阮护士聊什么话题好,这位小时候闹革命、刚刚成年便进了高宅大院、现今又深居简出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生活且在高层政治留下了自己一笔的女子,从某种角度,是很有传奇色彩的,经卫士回忆,民间渲染,有她和李老互相爆粗口的轶事,其实,倒是把这些高高在上的政治人物拉回到了人间,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

“听说你在下面还搞过集体田?”阮护士突然问。

陆铮点点头,知道阮护士为什么有此一问,李老当年一直特别反对搞包产到户,文革前便是批联产承包的坚定旗手。

“青龙的集体田和以前不一样,主要还是一种联合小农在一起的经济体,这样可以使小农经济在市场中处于有一定话语权的地位,如果以家庭为个体,可以说在未来经济大潮中没有任何竞争力。现在科技发展很快,肥料、农药、机械化等等,不管家庭承包也好,集体经济也好,都有自己的优势,还是看地域吧,比如现在乌山市区周边,家家开始搞大棚菜,收入很不错,要说突然给他们土地收回去搞集体,那谁也不愿意,青龙呢,土壤的关系,发展水果副产品的劲头很足,统一规划统一销售更能保障果农的利益。”

说着陆铮又道:“以前咱们一直农业补贴工业,全国农民为咱们国家打下系统化的工业基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苦的也是他们,最后,改革开放,得不到红利的又是他们,所以说,要建立公平社会,我们任重道远啊。”

阮护士微微错愕,看着侃侃而谈的陆铮,也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精神有些恍惚。

外面有人轻轻敲门,陆铮起身,说:“我出去看看。”

阮护士点头。

陆铮来到外面,方才是罗川敲门,低声说看到胡德利了,就在这个楼层,和朋友一起喝酒呢,胡德利刚刚去洗手间从这里走,和他聊了几句,说是没外人,就冀南省建设厅的副厅长。

陆铮明白胡德利交代罗川的意思,便回身对房间里说:“阮姐,我去陪杯酒,五分钟。”

阮护士嗯了一声。

……

胡德利和冀南建设厅刘厅长吃饭的房间走廊里拐个弯就到,实则和陆铮坐的包房相邻。

见到陆铮进来胡德利立时满面喜色,忙笑着介绍刘厅长与陆铮互相认识。

刘厅长极为热情地和陆铮握手,说:“陆市长,久仰大名了。”冀南和冀东近邻,刘厅长自听说过这位北方特区年轻的市长。

再听陆铮称呼胡德利姐夫,刘厅长恍然,原来这位陆市长是这样的来头。

陆铮笑着敬了杯酒,说:“我还有个重要的客人,等改天吧,刘厅,改天咱再聚。”

刘厅长忙说好好。

胡德利准备拿下冀南省城的一桩工程,请刘厅长帮忙,小舅子能露个面就最好,不然有小舅子在,说话就不怎么方便了。

陆铮往外走,胡德利和刘厅长送到门口,胡德利更多送了几步,到了门外,叹着气说:“铮子,你大姐的事儿你多费费心。”

陆铮微微点头,说:“我帮你说着呢。”旋即很认真地道:“姐夫,钱肯定赚不完,但你别踩线,悠着点,不然真出了事,谁都帮不了你。”

“明白,你放心吧。”胡德利满口应承。

陆铮也就不好再说什么,点点头,回自己的包房。

却不想,罗川抢步推开包房门的时候,陆铮正好瞥到,阮护士慌乱的把自己的手机放回原位的情形。

陆铮微微一怔,老李家想做什么?查自己给谁打的电话?旋即便知道,自己想偏了,阮护士应该是好奇吧,没见过移动电话,她在老人堆里在政治漩涡中生活了挺多年,人变得老气横秋,但实际年龄在这里,对于新鲜事物,还是有些跃跃欲试的。只是她肯定没想到,自己会回来的这般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