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新观点(第2/3页)

而老人中,又数老首长和季老声威最隆,偏偏薛向皆受此二者看重,若是薛向不为官,偌大个神州,真是尽由此人翻腾。

此次,丁世群瞄准的便是薛向身后的这两座巍峨山峰,重重一击,势必断去一座。

其间道理何在,无非是两位老人对国家经济走向,出现了分歧,季老注重计划调整,老首长强调市场调节,为此,两位老人争论过多次。

丁世群今次给薛向端出的就是这么个必选题,二选一,不管薛向如何选择,都必定将在其中一位老人处,大大失分。

当然,丁世群绝不认为这点机谋,薛向会看不透,毕竟,两位老人的分歧,在薛向处,绝对不是秘密,只不过,平素不用薛向选择,如今,他丁某人做局,将薛向推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台面上,且这个台面够高,今晚的动静够大,只要薛向选了,不用过夜,四九城的老人们都会知道结果。

既是阳谋,丁世群就不怕薛向看破,看破了,也得入坑。

这不,丁世群明显瞧见薛向迟疑半晌,最后冲自己苦笑,还是吐出了预料中的答案。

见狡诈如狐的薛向坠入自己彀中,丁世群的得意腾到了顶点,心中起了唱腔,“心有不甘又如何,岂不知丁某人算计通天呐!”

丁世群正得意忘形,薛老三又说话了,“但计划经济也同样好!”

夸嚓!

丁世群险些没喷出一口紫血来,铁青着脸道,“薛向同志,你这是什么说法,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你心中连个主见也没有么,若是让你这种随风摇摆的同志主政地方,你就是这样随心所欲地施政么?”

声音冰冷,语气激烈,丁世群恨不能将薛老三生吃了,他倒要看薛向怎么圆这个话。

薛向道,“丁校长误会了,且听我说完。您方才也说了,市场和计划,不过是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本身是没有优劣之别的,但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你问我计划和市场,谁者更好,对不对。”

丁世群不知道薛向要干什么,但他这番转述却是毫无问题的,当下,只好点头。

薛向道:“我的观点就是两者一样好。”

“洗耳恭听!”

丁世群强压住怒火,沉声道。

他不信薛向能把这个谎圆过来,在座的都是精英,不是村氓愚夫,任由他大言糊弄。

不说别人,就是他丁世群都知晓,自是市场经济更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砖瓦厂给公家干,年年亏损,给私人干,岁岁盈利。

这是由个人私欲决定的!

此种例子比比皆是,若非如此,南边的特区怎会红火到此种程度。

说计划好的,无非是沉湎过去,担忧市场的过程中,国有资本流失,烈士流血染红的江山变色。

如今,薛向竟当着这么多人面前,说什么一样好,玩左右逢源,哪有那么容易。

薛向道,“在我看来,评判市场和经济这两种调节经济的手段,不能简单从推动经济发展的能效上看,还应从社会效应和社会实际价值上看?”

“谈效率,计划和市场,恐怕没有可比性吧?”

底下忽然发出一道声音,却无人站起身来。

的确,薛向现在讨论的题目太大,太险恶,旁人没他的胆量,不敢起身,但听他说得实在离谱,忍不住出言呵责。

丁世群心中大定,薛向不入套,他固然失望,若是薛向讲不出理由,胡搅蛮缠,砸了他那块理论家的牌子,众目睽睽之下将他那低劣人品验明正身。

薛向道,“我想那位同志的意思是,计划经济的效率不可能比过市场经济吧?”

“是!”

那人在底下大声应道。

薛向笑道,“我看未必,先前我说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两种经济模式,不能单从推动经济发展的能效上看,还得从社会实际价值上着眼,先前那位同志说了,计划经济肯定不如市场经济效率高,那我想想问问,如果六十年代就用市场经济修建赤旗渠能不能修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