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万世不拔之基(第2/3页)

如此严重的惩处,自此,萧山县对薛书记的这条规矩可是记死了。

“书记,到饭点儿了,去乡里食堂用些饭吧,都是按您的接待标准办的,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同志们,也想和书记您亲近亲近啊,总不能下来一趟,到这荒山野岭走一圈就回去吧,真这样,我是没问题,可楚书记以后怎么跟同志们处啊,谁叫他连老领导的一顿饭都留不住啊!”

朱乡长是典型的时下官员,逢迎拍马是拿手好戏!

不过,薛向并不认为逢迎拍马,就是坏毛病,毕竟如此体制内,尊重上官,已成循例,在薛向看来,只要实心任事,担负责任,这就够了,哪能要求个个官员都是海瑞、包公附体!

薛向道:“到地头儿了,哪能空肚子回去,国瑞同志,你先去安排吧,对了,弄个马车过来,走一天路了,腿有些酸!”

薛书记有要求,朱乡长自然欢喜无尽,一叠声应了,招呼了自己的秘书,跨上自行车,便飞也似地去了。

楚朝晖瞥了薛向一眼,心中很是好奇,据他所知,自己这位领导,是从来不对下级提这种私人要求的,今儿个破例了?还腿酸,据他所知,这位薛书记双腿比之神行太保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初他和王刚主任,陪同薛书记四处走访、考察时,便是那天荡山的最深处,这位薛书记也是健步如飞,行上半天不觉疲累今儿个在船上站了半天,怎会觉累?

楚朝晖正摸不着头脑之际,薛向说话了:“朝晖,派你来丰乐乡,受委屈了吧?”

“我是书记的一口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委屈什么,再说我这升副科不到一年,又转了正科,多少同志都羡慕得红了眼,我哪儿还有不知足哟!”

楚朝晖知道自家领导说的是没让他上城关镇书记,反而打发自己来了丰乐乡!

薛向笑笑,道:“你小子在我面前,永远是雷锋!”

薛向一句讽刺,楚朝晖也乐了,“我是实心话,您要愿意这么理解,我也没辙!”

共经患难,两人关系自然又进一大步。

“行了,不开玩笑了,支开老朱,就是有事儿要和你交待!”

薛向捋了缕被海风吹乱地发梢,朝海岸行了几步。

楚朝晖早猜到薛向有事儿要交待,这会儿闻言,赶紧跟了上去。

“朝晖啊,你说我在萧山县干得如何?”

薛向话题一转,似乎又扯远了。

楚朝晖道:“书记,这您还用问我么,随随便便在大街上拉一个卖菜大妈,她都能回答啊,您要是实在想听表扬,我也不介意再重复一变,您薛书记到萧山县后,改制五金厂……”

“得得得……”

眼见着楚朝晖就要将那些陈词滥调提出来长篇大论了,薛向赶紧出言叫停,心下也是埋怨自个儿提问不得法,“你们呀,或许都认为我在萧山干得还不错,可这不错,也不过是帮着萧山甩脱了贫困县的帽子,老百姓还是苦,还是穷,这个基本事实没变……”

眼见着薛向就要自贬,楚朝晖打断道:“书记,我看您这是苛求自己太过了,您才来萧山多久?两年功夫做出了人家几辈子都完不成的成绩,这还不够么?求全责备,可不是您的风格!再者,只要再过些时间,五金厂、大棚蔬菜基地,步入稳定,迟早会给萧山的经济带来辉煌的……”

“那辉煌过后呢,五金厂都火一辈子么?大棚蔬菜能种多少年?五金厂的辉煌,有多少让萧山县的农民兄弟享受到了?大棚蔬菜又有多少惠及了城镇居民?”

楚朝晖说的,他薛某人焉能不知,他想的是长远之计,一劳永逸之策。

薛向的问题,将楚朝晖问愣住了,他是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因为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在他看来,自家的领导想得真是太远太多了,完全没有必要,您把萧山县的经济侍弄起来就得了,还管什么长远啊,不说别的五金厂,大棚蔬菜,红火十年八年没跑,你薛书记十年八年后,又怎么可能还在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