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县城里的读书声(第2/2页)

这样学到的学问,才记忆最深刻,想要忘记都忘不掉。

“好了。我们开始学习今天的五个字。”陈彦至说道。

……

其实,陈彦至教赵轩的就是《三字经》。

将《三字经》作为蒙学课本,是非常不错的。里面涉及到了许多的儒家修身的理念。只要融会贯通,便可以终身受用。

开始的一个月,陈彦至每天教赵轩五个字,之后,便每天十个字,然后二十个字。

学完一本《三字经》其实,用不了多少时间。

这天。

陈彦至对赵轩说道:“赵轩,三字经你已经学完,并且会写了。可是,你读书的方法还是不对。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读书,就要心无杂念,需要用心。”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只要用心,就能有大成就。

小孩子,心思比较跳脱,没有定性。就算赵轩有点“人小鬼大”,开始懂事。但他依然有些小孩子的一些毛病。最主要的是,赵轩想要去玩耍,思想不集中。

读书,和修行一样,做不到专心致志,就不会有效果。

赵轩低着头,说道:“先生,我知道错了。”

读书想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真的是太难。

别说赵轩只是一个小孩子,就算是许多的大儒,都未必能真正做到。也就陈彦至的心境修为高深,才能做到。

陈彦至说道:“其实,你没有错。是我对你严格了。我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离开。你身为家里唯一的男人,到时候就要保护你母亲。你不用心,怎么行。来,把心放平静,跟着我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陈彦至的声音,好像有一种魔力,赵轩跟着陈彦至念《三字经》,渐渐做到了眼到、口到、心到。

陈彦至读书,语气带着奇异的节奏感。声音和和气血共振,身体不停地轻微颤动。

这是一种利用声音来淬炼气血,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寺庙里的和尚诵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陈彦至的读书的声音,引动赵轩的气血,让他的身体同样发生了轻微的颤动,就连赵轩自己都没有发现。

陈彦至和赵轩读书的声音不大。可是渐渐的,读书声越传越远。小半个时辰之后,整个郭北县城里的人,都能听到他们的读书声音了。

不少百姓望向了陈彦至和赵轩的方向。

读书的声音,让城里的百姓心神清明,身上的浮躁气息逐渐消散。

陈彦至的气场,开始改变县城里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