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云上农场(第3/10页)

夸父农场是一艘飞行在空中的巨大飞船,它的存在不是为了运输资源,而是为了种植农作物——称它为“航天母舰”或者“航天农场”最为恰当。事实上,夸父农场比我了解的任何航天母舰都要庞大得多——它有16个维持它在空中不坠落的推进器,每个推进器里都能塞进去一个足球场,推进器像是棋子均匀地倒黏在棋枰之上,横竖各四个,每个之间的距离都是2.5公里,所以整个农场长宽超过10公里,面积不下1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大小。

如此一艘巨大的飞船,掌舵人只有我和丁琳。我是船长,不过这个所谓的船长也只是一个代号,我并不需要亲自为夸父农场掌控方向,它早就有自己预先设定的飞行轨道,比如我们的农场代号N33,就是沿着北纬33度飞行,我只负责当飞船遇到突发事件时的紧急处理。其实在平流层飞行十分平稳,一个月也遇不见几次能够施展机会的空气乱流。

夸父农场N33里的作物,都是北纬30度至40度区域常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小麦、大麦、玉米、大豆、向日葵、茶树、棕榈、马铃薯、番茄……只我所在的农场,种植的作物便有26种。全世界的夸父农场有数千艘,几乎覆盖了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所有纬线。

夸父农场的名称来自“夸父逐日”的传说。夸父一生追逐着太阳,直到死去,夸父农场并不是一直在追逐太阳,而是在追逐光照。20多年前以核爆终结的那场战争,让地球上80%的城市和乡村失去了光照,阳光被漂浮在平流层底部的灰霾笼罩,农作物无法获得充足光照,要么减产,要么死去。那场恐怖的战争导致地球上20亿人死去,但是随之而来的酷寒与饥荒却夺走了40亿人的性命。为了养活幸存下来的人类与一部分动物,战争的胜利方——Ai与人类组成的联合政府启动了夸父农场计划。从此,数千艘农场翱翔于两万米高空,成为了人类粮食的主要生产基地。

我和丁琳不是夸父农场仅有的人类,如此庞大的一片土地,我们再聪明能干,也无法完全掌控。每天活跃在我视线内的“农夫”有二三百人,而整艘飞船上共有五千余名工作人员,不过绝大部分我至今也没见过。这些农夫,在来夸父农场之前,绝大多数根本不知道如何种地,被“抓”到这里之后,每个人都会接受长达三个月的农业种植培训。之所以说“抓”,是因为他们之前有一个共同的称谓——罪犯。

夸父农场,其实就是一座翱翔于天空中的劳改农场。

每天的13∶55,夸父农场飞临东经98.50°时,会接纳两艘飞船进入舱体——一艘载人,一艘运货,他们办完人员和货物的交接事务后,在两个小时之后离开。

夸父农场的导航台、农场种植区、监狱重犯区各区域各自独立,纵然是工作人员也彼此互不联系,所以我和丁琳两年来也没有和船上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

除了偶尔发生的“中指较量”。

每天傍晚,当巡警与农夫全都回归地下之后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和丁琳才被允许进入农作物的园区,丁琳检查作物的生长状况,我则跟在她的身后,在日落前闲散徜徉。

渐渐地,连散步的心思也没有了。

丁琳用仪器测量数据的时候,我往往是背着手,站在田垄上,望着自己的影子像一只黑猫一样在黄瓜架下爬行,在身板矫健的玉米秆间捉迷藏,在窃窃私语的向日葵脚下翻滚着毛茸茸的身子,露出黑乎乎的肚皮。只有这时候,我方能感觉到时间的存在,这具行尸走肉般的身体也是有灵魂的。

农场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相同的轨迹,货物飞船日复一日的进进出出,我们日复一日的记录着枯燥的数字,走着几乎相同的路径,也日复一日的欣赏着或黄或红的云海,伴随着日落翻滚、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