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临门一脚

说到量子通讯,也许很多人会说这量子通讯技术地球上的科学家很早就已经研究出来了,这项技术追根溯源其实还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曾经提出过一个“幽灵”——量子纠缠的实证。

到了1982年的时候,物理学家艾伦·爱斯派克特所带领的研究小组首次证实了微观粒子“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

在到了1993年的时候,科学家贝内特提出了量子通信的概念,量子通信是由量子态携带信息的通信方式,它利用光子等基本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实现保密通信过程。量子通信概念的提出,使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纠缠效益开始真正发挥其真正的威力。

到了1997年在奥地利留学的华夏青年学者潘建伟与荷兰学者波密斯特等人合作,首次实现了未知量子态的远程传输。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上成功地将一个量子态从甲地的光子传送到乙地的光子上。实验中传输的只是表达量子信息的“状态”,作为信息载体的光子本身并不被传输。

而到了新世纪之后,世界各国在量子通讯上面更是投资巨大,都想最先在这个领域内的突破,2009年9月,潘建伟的科研团队正是在3节点链状光量子电话网的基础上,建成了世界上首个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首次实现了实时语音量子保密通信,不过该项技术只能够在20公里的范围内,范围太小。

虽然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努力,传送的范围也是从原先的几十公里,慢慢的发展到了上百公里,如果用在一个星球上面倒也勉强能够说得过去,可是要用于星际之间的超远距离通讯就显得远远不够了。

并且现在的量子通讯技术能耗非常高,一座量子通讯实验室甚至需要建造专门的发电站给供电,并且还有诸如纠缠态对信道长度抖动过于敏感、误码率随信道长度增长过快等严重问题,无法被用于实际的远程量子通信中,更别说在茫茫宇宙之中的超远程通信了。

“地球上的量子通讯技术发展倒是很快,只是这量子通讯技术要从理论真正的走上实际应用,却还是有一段路要走。”

李复的脑海中仔细的思考起来,关于量子通讯技术相关的研究,复云集团科学研究院这里也是有的,并且复云集团的量子通讯技术不会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差,只是这量子通讯技术现在似乎进入了一个关键的瓶颈期。

科学家们正在死命的想办法提高量子通讯的距离,可是慢慢的发现最多只能够在1000公里的范围内实现通讯,可是能耗太大、过于敏感、错误率比较高,还需要建立专门的通讯道等等,这些因素都一直在制约这项技术的发展。

甚至就现在的情况来说,这量子通讯技术虽然看起来有很多的优势,可是在实用上来说它还远远无法和传统的电磁波技术相比。

“临门一脚,也许很快就能够突破这个瓶颈期,也许可能很久、很久都无法突破这个瓶颈。”

李复在文明种子之中自然很早就学习了量子通讯这门技术,知道这门技术的情况,再集合地球上现有技术来看,一眼就看出了现在的情况。

……

源头镇复云集团研究院,这个占地面积极其广袤的科学研究院,环境清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一个个研究院、实验室、别墅等等依山傍水,在茂密的林木之中若隐若现。

量子通讯研究实验室,这是复云集团自己成立的专门研究量子通讯技术的实验室,实验室的负责人叫段光,这个段光虽然年轻轻轻,到现在也不过才30出头,可是在量子通讯领域绝对是目前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

当然外界并不知道段光这个人,和复云集团研究院当中很多的杰出科学家一样,公司为了保密的缘故,所以很多技术都没有对外公开,非常多的杰出科学家在外界都默默无闻,可是内部大家知道这些科学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