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幻想小说的枯竭与丰盈(第2/3页)

如上文所说的,时间幻想的魅力在于颠覆和重组我们的时间体验,而不依赖于某种解释性的设定。在弗诺·文奇的《循环》中,表面上是时间不断循环,但其实主人公只是在电脑中重复运行的虚拟程序,时间本身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时间循环的体验却真实不虚。在《时间之墟》中所发生的事情也是类似的。这并不能否定这些故事的时间幻想性质。

因此,时间幻想可以不依赖于时间的物理学概念,而植根于我们的生活世界,而后者是不断被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所改变的。我们几乎可以得出一个存在主义的命题:对时间的幻想本质上是现代人因为设法控制时间而越发混乱、破碎、变化无常的时间体验的产物。以“中老年人重获青春”这样的题材为例(如电影《奇怪的她》《重返十七岁》),其兴趣点部分也来自于当代人人生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与不确定因素:你可能早已成为父亲甚至祖母,而人生也许会突然断裂,一切要从头开始。

未来的生活几乎必然会具有更丰富、多元、灵活、奇妙的形式,会一再冲击和颠覆我们的时间体验,从而也会提供给时间幻想作品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刘慈欣在《三体III·死神永生》中想象过一种“二维时间”,在其中可以同时做出多种选择,从而每一个人都可以活在无限种可能性里。这种难以理解的生活形式,目前只能停留在空想层面,即便可能写成小说也会显得太过奇怪,不会有多少读者感兴趣。但未来,游戏和虚拟世界的发展或者会带来一种直观的体验(譬如想象一种游戏,在其中你可以做出多种选择,每一种的后果同时存在并彼此影响),从而让这种幻想也时兴起来。在此很难进一步的预测:未来会涌现出什么本来就超越当下的认知。只有当它出现了,你才明白它是什么。

当然,鉴于我们目前还是生活在相对单调的一维时间中,只是一根线,似乎许多题材都已经穷尽:从大面来讲,无非是时间旅行、时间循环,时间停止和倒退嘛!但即使就此而言,说枯竭也言之过早。其中有太多的可能还没有充分发掘甚至没有被意识到。假定一种设定存在,那么它必然会带来各种各样惊异的后果,引发多方面的问题或悖论,成为进一步的设想的基础,而它们会引发更多的惊异,继续推进这一题材。

以时间旅行为例,《时间机器》中简单的时间旅行和阿西莫夫《永恒的终结》中庞大森严的时间管理机构不可同日而语,但后者却是前者的合理发展,当然也有其他发展的可能性,譬如海因莱因《你们这些丧尸》[2]的怪异离奇,也非威尔斯可以梦想。《海伯利安》又怎么样?“光阴冢”和“缔结之虚”也是时间旅行的变体,却脱胎换骨,到达了另一层雄浑高妙的境界。又比如奥黛丽·尼芬格的《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在设定上并非新颖,然而对复杂纠结的因果逻辑处理也别具匠心;笔者的几篇时间旅行小说:《瞧那家伙》《一起去看南湖船》《三国献面记》,从很多方面来看或许平庸无奇,但也能触及到些未见前人涉足的设想。

时间循环是一个发展更晚近、更初级的题材。早年的《倒带》《循环》《一日囚》,各有精彩之处,但基本设定还是比较简单的;2013年的拙作《时间之墟》引入了“所有人的意识都保留”的设定,故事就变得复杂得多,但是很多地方还是未能深入演绎,只是一个未成熟的尝试;2014年克莱尔·诺斯的《哈利的十五次人生》,发展出了时间循环者之间的超时空组织,并以此展开故事,设想堪称精妙,也昭示出这个题材还有更多未能充分展开的潜力。

从某个角度看,时间幻想小说的发展类似于进化的过程:从最简单的生命形式,通过环境的反馈,可以进化出品类无穷无尽的复杂生命体。当然并非一味复杂就是好事,有一些叠床架屋的时间幻想小说就是因为设计过于复杂繁复而让读者失去了阅读兴趣。归根到底,时间幻想的根源不是抽象的理论,而在于人类对时间问题几乎永恒的困惑和渴求,具体化为不同时代通过不同的时间体验和概念发展出来的故事,既是单一,也是丰盈,是唯一,也是无限,这就是时间故事永不枯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