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梯(第4/12页)

与此同时,陈涣央已经和一支商队一同上路,伴着驼铃声步入大漠。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她知道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正是《一千零一夜》所描绘的那个时代,阿拉伯帝国臻于鼎盛。阿拔斯王朝最著名的君主哈伦·拉希德雄才伟略,行事风格与武帝有几分相似,知人善任、不拘小节却又充满猜忌,他治下的巴格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去不掉“之一”,是因为西边还有个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东边还有个大唐的长安。

又是长安。又见长安。

依然秋风渭水,依然落叶满城。相比贞观、开元年间的繁盛,如今的长安有了几分萧索之意。李世民和李隆基的时代已经过去,李白和杜甫的时代也已经过去,安史之乱后,藩镇日渐坐大,仿佛一群虎视眈眈的壮汉,而长安像一个长袖善舞的美人在壮汉间回旋,维持着越来越微妙、脆弱的平衡。

经历数月的长途跋涉,商队伴着驼铃入城,陈涣央终于可以重新换上汉人的服饰。这一夜,她终于能放心地睡一个好觉,而不必担心汉武帝御林军的剑锋、哈里发亲卫队的刀光。

但她依旧很久没能入眠。她的梦境单调而灰暗,梦中只有一个男人的面庞和背影。

李识非。她无意识地嚅动嘴唇,喃喃重复着这个名字。

他们在下山途中发现了那道楼梯。

听到李识非的大呼小叫后,陈涣央急忙顺着登山绳滑下,降落在他面前。李识非正站在一个黑漆漆的洞口前,洞口旁是一块刚刚被他移开的大石板。

“我发现了这个。”李识非指指那块石板,上面刻有一张夸张的人脸,人脸上两只没有瞳仁的大眼睛凝视着面前的不速之客。图案轮廓已经出现明显的风化痕迹,但仍然掩饰不住人脸浮雕上略显神秘的笑意。

陈涣央第一反应是,这东西来自古蜀文明。三星堆遗迹那些青铜面具的模样在她眼前浮现出来,无一例外有着大得变形的眼睛和难解其意的微笑。但她的注意力随即被那个洞口吸引了过去:“这是你挪开的?”她指着石板问道。

“我刚才敲了敲,发现石板后面是空的,所以——”李识非耸了耸肩。

陈涣央不禁为之气结。“擅自打开遗址会对里面的文物造成损害!”她冲李识非喊道,“竹简,丝帛,涂料,这些东西最怕的就是阳光和空气,只要一阵风吹进去,里面很可能就氧化得什么都不剩了!”

李识非有些慌了:“对不起……我当时没想这么多。”他的头垂了下来,“我现在就把它挪回去。”他说着上去抱起石板,要把它放回原位。

“不用了,就算你现在放回去,遗址的气密性也已经被破坏了。”陈涣央拉住他,“你还不如直接陪我进去看看,然后打个电话叫文物局的人来接手。”

李识非看着洞内黑漆漆的空间。悬崖下光线很昏暗,他只能勉强看出里面是一条狭窄的通道。

“你觉得我们找到什么了?一个古代王陵?”他有些心虚地问。

陈涣央笑了。“不,还是别这么乐观的好,经过民国时期以来的发掘、考察,四川盆地不太可能凭空冒出大型遗迹了。”

李识非打开手电向洞内照去,里面的通道由厚重的石块砌成,石块表面长满了滑溜溜的青苔,还能听见滴滴答答的渗水声。

通道并不长,走了四五十米后,他们面前出现了一扇半掩的石门。陈涣央仔细看了看,门上从前似乎刻有图案,但早就被岁月剥蚀得无法辨认,只剩一些晦暗的斑块。她伸手摸了一把,岩石粉末从她指间簌簌落下。“不论这里记载过什么,都已经风化掉了。”陈涣央说。

从石门的缝隙里望去,后面似乎还有很大一片空间。“能打开吗?”李识非迟疑不决地看着陈涣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