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暗投(第2/2页)

即使“这是她目前为止做得最漂亮的一次手术”,施行者也要两次“倾听”,好让忐忑不安的自己安定下来。专家尚不免惴惴不安,普罗大众对这项尖端技术信心不足也可想而知。

如果说伊齐的疑虑主要关乎技术本身的成败,那么总统侄子西必及前任将军欧奇楚库借机发动的政变则触及了该项技术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心脏移植后是否会性情大变,甚至有被控制的可能?这种推测并非是没来由的臆想。在现实世界中,很多肝移植手术的病人的确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了性格变化,其根源也许是排异反应造成的内分泌调节变化。

即使身为一名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开明知识分子,总统本人也仍不免有类似的担忧。尽管励精图治,四方结盟,总统却在重病缠身,需要移植心脏之际,仍为自己能否得到公众的接受惴惴不安。他向医生坦诚:“接受这份礼物就意味着,在家里,我会被看成‘木偶’。就算不这样看,那也是不完整的人类,只能靠着巫术活下来的总统。”

这层疑虑还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问题,比如,植物纤维变成人的心脏,这是不是一种巫术?当一国总统的心脏被更替为A国的产品时,这个“蔬菜木偶”还是同一个人吗?他还能不能代表尼日利亚人的意志,会不会从此成为A国的傀儡?换言之,这层忧虑的关键在于:人究竟何以为人?是凭一整套原初的器官,还是凭一副可以独立思考、行动的身心?

虽然技术的发展几乎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对技术的两面性持审慎态度却仍有必要。需要承认,一系列关于技术是好是坏的追问,往往是技术普及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道路,即“过去异想天开,现在勉为其难,未来习以为常”。不过,技术运用带来的结果是良性抑或恶性,关键还在于施行者的用心。但如果是在不理解的基础上盲目反对,只会阻碍科技的高效发展。对那些顽固不化的愚昧者而言,一切先进技术统统是明珠暗投,即便掌握了好东西,也永远都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当一项技术被创造出来以后,如何才能让它得到最好的利用,这是我们最需要关心的。幸而,《事件中心》有一个光明的结尾,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最终推动优秀技术发挥了应有的功用。诚如伊齐在高潮阶段袒露的心声:

如果你们选择繁荣富强,你们就能繁荣富强。你们怕他,是因为他不同于过去,他代表的是一条不同的道路,他的心脏代表了一条不同以往的道路。这都没有关系。恐惧是正常的,但怯懦就是虚弱。这颗心脏将会让他更加健康,活得更久。它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个有机体。……有血有肉。你们担心这样的未来吗?

与《事件中心》的主旨不谋而合的是,近期科幻电影《侏罗纪世界2》的结局也是由克隆人救出了恐龙,人性的善良最终获得了胜利。也正是在这种人性光辉的照耀下,科技的力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但却让我们能看到光明,而我们也都知道,潘多拉的魔盒最后出现的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