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软件与硬件(第2/3页)

“按照这种理论,世界是不可知的吗?”于易峰苦闷地说道,他想到了各种一拳爆星的YY小说。

百合子轻声说:“言归正传,先不要纠结这些更加广义的东西……强壁垒只是一个猜想而已,并没有被彻底证明。我们的思维以及自我意识确实一个黑箱系统,不知道如何研究,也不知道如何切入。”

“但我认为,在不断接受输入输出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摸清其中的部分状况,对里边的内容进行少量改善。”

“或者……可以求助于未知,让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来进行改善。”

看到于易峰埋头思考的样子,她微微笑道:“这样的强智力壁垒,并不是L4级文明的课题吧,甚至不是星际文明的课题……我们暂时不要想太多。”

“跨过强门槛的,已经可以称作神级文明。我们暂时怀疑这种神级文明的存在性……播种者是吗?不知道。”

“L4文明面临的,只是一个弱智力壁垒,是明确可以解决的。”

具体地说,强壁垒涉及的,是逻辑疆界,是悖论,是神秘,是自我意识,是脑域指令集的问题。

“弱壁垒”就简单多了,只是一个生物学难题。

智慧的基础是大脑,但一个大脑,仅仅相当于硬件,并完全不等同于智慧。

人在死的那一刹那,那0.000000001秒的时间,理论上,大脑的物理性质并没有发生剧烈的变化,但是人为什么就这么死了呢?人的死亡,是瞬间的,还是连续的?

如果是瞬间的,很可能有某些“软性”的东西,譬如说自我意识之类的东西挂掉了,所以人死了。

强壁垒描述的,主要是这种“软件”。

“软件”在某一刻,因为硬件的差错挂掉了,宕机了,所以人死了。

而大脑本身的物理结构,作为“硬件”,生物学上是可以优化的,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并不像“自我意识”那样,是一个黑箱系统。

“使用软件来改造硬件,并没有什么悖论。”

人的大脑就是一台杂乱地拼装在一起的器件,低效、笨拙、兼之深奥难解,却还能工作。无论从哪个层面看,大脑都是个设计拙劣,效率低下的团块,可又出人意料地运作良好。

从生物学角度,有部分团块,因为进化的不完善,确实是可以改进的,这就是人们目前使用的“大脑芯片”的由来。

但目前的大脑芯片,还远远不够,它能够提升计算量,却不能让人更加更加聪明。

“大脑很久以前对某个问题形成了特定的解决方法,人们经年累月一直使用它,或者加以改进用于其他用途,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智慧。用分子学家弗朗索·亚雅各布的话说来就是:进化是个修补匠,而不是工程师。”

进化也好,技术手段也好,如果能将大脑本身的能力,发挥到最佳,也就是……通过了“弱壁垒”。

生育筛选是通过弱壁垒的常用方式。

“硬件是智慧的基础,而软件,规划了智慧的疆界。一款下围棋的软件,不可能去下象棋,这是算法问题。”

“人脑所拥有的软件比任何电脑程序都要复杂,它非常强大,几乎什么都会,看上去非常完美,但实际上也拥有自己的疆界。疆界外的东西,我们不可能考虑到,也想不到,感受不到。”

“也正因为这套软件实在太强,硬件反倒太弱了。”

“换句话说,强壁垒是智慧生命的‘软件’,是思维疆界,包括自我意识等等未解之谜,基本上没有自我改进的可能。”

“弱壁垒只相当于硬件……是整个大脑的物理构造,改善硬件,确实是可以用各种手段做到的。”

只要有一种方法,能让硬件更加强大,更适用于软件,逐渐发挥出“软件”最大的性能,就可以说通过了弱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