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观察者(第2/3页)

“您是说,雷球打不中目标是因为我们没看它?”中校难以置信地问。

“正是这样,是奇观吧?”

“这也太……唯心了。”林云迷惑地摇摇头。

“看,哲学了吧,女人迫不得已也会哲学的。”丁仪冲我使个怪眼色,然后对林云说,“别在哲学上教训我。”

“是,我没资格,要是每个人都有你那么终极的思想,那世界太可怕了。”林云耸耸肩说。

“你不会不知道一点量子力学原理吧。”丁仪问。

“是,我知道,还不是一点,但……”

“但没想到在宏观世界看到它,是吗?”

中校问:“这难道是说,如果雷球要击中目标,我们就必须自始至终看着它?”

丁仪点点头说:“或敌人看着它也行,但必须有观察者。”

“再试一次,让我们看看概率电子云是什么样子的吧!”林云兴奋起来。

丁仪摇摇头:“不可能的量子态只在无观察者的情况下呈现,观察者一出现它就塌缩为我们的经验现实,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见到概率云。”

“装一台无人职守的摄象机不就行了吗?”中校说。

“摄象机也是观察者,同样会引起量子态的塌缩。这也是我让所有监视装置都关闭的原因。”

“可摄象机本身并没有意识啊。”林云说。

“看看,是我唯心还是你唯心?观察者并不需要有意识。”丁仪对林云坏笑了一下。

“这就不对了,”我觉得自己终于抓住了丁仪的一个破绽,“那照你所说,球状闪电周围的什么东西不是观察者呢?就像在摄象机的感光系统上留下自己的影像一样,球状闪电同样可以在空气中留下了电离痕迹,它们发出的光会对周围的植物产生影响,它们发出的声音震动地面的沙砾……周围的环境总是或多或少地留下它们的痕迹,这与摄象机摄下图象并无本质的差别。”

“是的,但观察的强度是有极大区别的,摄下影象是强观察,而地面的沙砾被震离原位只是弱观察,弱观察也能引起量子状态的塌缩,但很微小。”

“这理论玄乎得让人难以相信。”

“如果不是实验证据,真的没有人会相信它,但量子效应在上世纪初叶就在微观世界中被证实,只不过到现在我们才见到它的宏观表现……波尔要活着多好……”丁仪渐渐动起感情来,梦游似的来回奏折,嘴里喃喃自语。

“不过爱因斯坦幸亏死了。”林云说。

我这时想起一件事;在基地进行宏电子激发的实验室,丁仪坚持要求安装了四套监视系统,我现在向他提起这件事。

“是的,这是出于安全考虑,如果所有的监视系统都失效,球状闪电就会处于量子态,那时,基地的相当大一部分都会笼罩在概率电子云之中,球状闪电可能在其中的任何位置突然出现。”

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在历史上大多数目击案例中,球状闪电都是飘忽不定,踪影神秘,常常凭空突然出现,附近并没有可以激发它的闪电。这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目击者处于一个宏电子的概率云中,他或她偶然的观察使球状闪电的量子态突然塌缩。

我感叹着说:“我本以为对球状闪电已经很了解了,没想到……”

“你还有更多没想到的,陈博士,大自然之诡异你真的难以想象。”丁仪打断我说。

“还有什么呢?”

“还有一些事,我甚至都不敢同你讨论。”丁仪压低了声音说。

我最初没有注意他的话,但再一想却打了个寒战,抬起头,看到丁仪正用蛇一样怪异的目光看着我,让我浑身发冷。在我意识的深处,有一个最幽暗的阴影区,我一直在努力忘掉它,几乎成功了,我现在真的不敢去触动它。

在以后两天的试验中,球状闪电的宏观量子效应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只要去除观察者,雷球武器发射的球状闪电的弹着点就会严重发散,对目标的命中率只及存在观察者时的十分之一。我们又运来了更多的设备,进行了更复杂的试验,主要是试图确定一个宏电子在量子态时所产生的概率云的大小。其实,在严格的量子力学意义上,这种说法是很不严谨的,一个电子(不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其概率云与整个宇宙一样大,处于量子态的球状闪电有可能在仙女座星云出现,只是这种概率极其微笑。我们所说的概率云大小,是工程学意义上的,指的是这样一个模糊的边界,在边界以外,概率云已经稀薄到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