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7章 传播知识(第2/3页)

被送过来的孩童大多十一二岁,都是有过蒙学基础的,教起来特别快。孙元化自己搞了一个班教这些孩子学习,同时他被允许获得中等教育的课本,可以先自学。

这简直就是在给‘革命军’送人才。

这二十个孩子是拿了重金由家人陪同来的,到了反贼的地盘都战战兢兢。可当发现反贼这里一日三餐,还天天有肉,顿时人心大定。再得知学习好,考试突出还有不菲的奖学金拿,陪读的家长立马恨不能拿出鞭子抽自家孩子刻苦读书。

这个时刻,孙元化算是充分体会到一年要花五十万两白银发展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威力。他‘挑选’的孩子一入学,‘革命军’教育部立马每人发两套校服——都是厚棉布做的好衣裳,又结实又保暖。就是颜色土了点,‘革命军’还没点开染料这个科技树。

有穿还有吃,早中晚三餐,鱼肉有的是,吃的真是比地主家还奢侈。‘革命军’在京畿地区抄家,抄出来的粮食全部用来吃。故意让底层老百姓来占便宜,就是要让他们都吃好。大吃半个月,学生都能壮实几斤。不少孩子消瘦的脸颊明显鼓了起来,学习的劲头更足。

这时候再让这些孩子走,他们自己都不乐意。他们的家长甚至不断写信给各自的亲朋好友,鼓动他们到天津来占便宜——不为别的,多吃饭也行哪。

由于这些孩子本身基础就好,孙元化教了他们半个月,基本就能通过初小文凭考试。而他自己自学了半个月的中级班课程后竟然也学完了,就连某些小学奥数之类对普通孩子极难的知识点,他也完全掌握。

‘革命军’内部,高小班的文凭基本上就是完成了六年制小学的课程。学完这些知识,孙元化却再也不敢轻视这‘革命军’的教育。因为里头有好多东西,比如数学,要么是他老师徐光启刚刚翻译《几何原理》的内容,要么是连他都没学过的数学方法。

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用到的知识也就这么些了。而就这些简单的知识,大明朝廷却从来不重视。明廷取士考的是八股文,那些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毫无用处。‘革命军’教授的知识却都是能在现实生活中用上的,学了这些东西就不是睁眼瞎。

现在孙元化又想起自己初入城时见到的那名对答如流的军士,那应该就是个完成了小学教育的人。而这种人在‘革命军’内部不说有几万,几千总是有的。

“这便是几千名不会吟诗作对,却胜似吟诗作对的秀才呀。”孙元化自觉自己的学识应该还是要高过‘革命军’这完成小学教育的人,可他总觉着有种迫切的危机感,“有几千秀才充实,难怪这‘革命军’压根看不上原本的读书人,难怪他们敢大肆屠戮大明官绅。”

原来‘革命军’是有恃无恐,甚至嫌旧势力太碍手碍脚,就想踢开算了,不想背包袱。有那么一瞬间,孙元化也恨不能像‘革命军’一样手持利刃把朝中蛀虫统统杀光。可具体要杀谁?他只要一闭眼就会想到要杀掉的那些人几乎都是跟自己有关系的。

小学课程学完,孙元化都没去考相应的文凭。因为他问过了,后续的中学课程要去辽东的金州大学才能学到。于是他干脆耐着性子继续教授学校的学生,同时他还发现了另一个宝库——学校图书馆。

周青峰亲自选编了小学图书馆里的书目,大量课外读物能极大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孙元化所在的学校是原本城内一座庙宇改造的,图书馆就在庙内的两间厢房——说是图书馆其实有些夸大,其实相当于一个阅览室。

可走进这个阅览室,孙元化立刻就发现了宝贝——墙壁上挂着从《历史地图集》中复制出来的中国地图。这份地图详细标注了大明以及周边各国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