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0章 水缸也是高科技(第2/3页)

“这是陶轮,用来旋转黏土制造陶器外形的。”

“你真的要烧陶器?”

“我昨晚不是跟你说过了么?这城市周边根本没地方让我们进行捕猎,那就只能做点手工业了。烧制陶器是最简单的工作,也是最快见效的工作。”

“你是打算弄些陶器拿去卖?可城里有奴隶在烧陶器呀。”

“他们烧的太差了。烧成温度低,胎质疏松,有些甚至遇水就散架。”说话间周青峰还从口袋里拿出两张纸,上面画着火烧窑的设计图,还有些要点难点标记啥的。

“根据我的资料,烧陶器至少也要一千度的高温。城里那些奴隶工作也不积极,奴隶主也不懂,火焰温度根本达不到,烧的成品统统不达标。而我肯定能做到更好。”

火烧窑建好后还搭起一个棚子用于遮风避雨,整个窑体需要阴干几天才能用。于是周青峰又教奴隶们用黏土制作各种陶器半成品,比如杯碟碗罐。这些东西都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容器,就这么些粗浅的东西在额赫库伦不是奇缺就是质量很差。

半成品也需要阴干,燃料需要大量囤积,奴隶们还需要培训,所有这些都靠周青峰手把手的教。他自己过去属于毫无动手能力的嘴炮党,现在也不得不亲历亲为。幸好他是个技校老师,时空孤岛的技校图书馆里有很多实用书籍资料可供学习。

廉价的知识是每一个穿越众者成功的基础。否则光靠周青峰自己瞎想,他肯定犯下很多错误,比如‘阴干’这个步骤绝对会被他忽略,烧制陶器自然失败。

在折腾好几次后,周青峰在自己制作的陶轮上弄出的第一个作品是个罐子,一个丑不拉几的玩意。在发现自己似乎没这方面的天赋后,他很果断的让奴隶们自己摸索。倒是阿巴亥觉着挺好玩的,做出来的杯子碟子还像模像样。

阴干几天,让火烧窑和半成品陶器内的水分散发后,周青峰开始将点火进行烧制。当烟囱里冒出浓烟,城里不少库伦人都跑来看热闹。谁也说不清这位‘山羊贝子’到底要干嘛,只知道他带着手下的奴隶已经玩了好几天的泥巴。

“通过火焰的颜色可以判断火焰的温度。现在谁能告诉我,我们火烧窑里是什么颜色?”

“红色,回答正确。谁能给我把‘红’字写出来?”

“喂,昨天才教过你们的,今天就忘记?没一个人知道?想挨鞭子是不是?”

“你们这帮笨蛋,十五个人错了十二个。阿巴亥,你别在哪里笑,错了的给我打手心。”

“我们现在是红色的火焰,确切的说是深红色,这只有七百度的温度。不够,不够,风箱,风箱,给我拉起来。”

“看……看……火焰的颜色变了。变成金黄色,甚至是金白色。给我把‘黄’字和‘白’写出来。这也是昨天才教过的,谁再写错,我可是要很生气啊。”

烧制陶器需要大概三十到四十小时,整个过程不许断火,甚至还要一直保持火焰温度的稳定。从开始缓慢升温,到高温烧结,再到缓慢降温,这都是需要有人守在火烧窑前一直盯着。

就这么个控制温度的过程就是工匠间‘传男不传女’的私密,往往是几代人的经验总结,是混口饭吃的极端机密。这种宝贵的知识周青峰现在都是公开的教,毫不藏私——实际上他也没办法藏私,他巴不得手下能成长的快点。

十五个奴隶连带阿巴亥都跟着周青峰一起熬这两天的时间,大量的木材燃料被不断的投入火烧窑中燃烧,熊熊烈火在夜间都成了额赫库伦城内少有的一景。引发诸多关注。

周青峰虽然从未烧制过陶器,可他手里有简单易懂的理论指导。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事,知道火焰应该维持在何种温度,知道整个烧制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知道什么时候就算成功。这些都是千百年来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也是未来科学的理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