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7章 有钱人(第2/3页)

首先被收集来的是《辽东地方志》,周青峰翻开一看就发现这繁体文言文对自己来说犹如天书,竖排没标点,根本看不懂。

没辙,还得先找个能看懂的人做翻译。为此周青峰让身边的仆妇帮他找个教书先生来,谈好了月薪三两——这个工资在明末辽东还算凑合了。

半天后,家里的仆妇给周青峰领来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这人身穿长袍,脚踩布鞋,束发着冠,虽然有些清瘦,却还算相貌端庄,是个斯文人的样子。

仆妇将年轻人领进来时还夸赞道:“这是我们街坊家的孩子,知根知底,老实本分。他识文认字,口齿伶俐,还会写书信,来给少爷当伴读正好合适。”

“我叫周青峰,这位兄台如何称呼?”周青峰上前拱拱手,小大人的模样摆的很利索了。

领来的年轻人倒是很拘束,抬手说道:“我姓王,王鲲鹏,字……字飞羽。”

“啊,鲲鹏?好名字。你是教书先生?”

“我是……说书先生。”

啥……这差一个字,区别很大的嘞。

周青峰一愣,扭头看向领人来的仆妇。那位王鲲鹏当即脸色通红的低下头,讷讷说道:“我进学好些年了,本想去沈阳县学读书,只是县试一直考不上。家里又没钱,只能出来找个营生,正好街坊婶子说这里有个少爷找个伴读……”

说了半天,这王鲲鹏脑袋越说越低,佝偻着身子都要比周青峰还矮了。周青峰对这人是又好气又好笑,因为连县试都考不上,那别说什么秀才了,连童生都不是,顶多算是个学童。

王鲲鹏说了一堆,最后只有一句‘要是不行就算了,我回茶馆说书去。’

周青峰一翻白眼,心想这明末有文化的读书人真是少之又少,北方的文人更是远远比不上南方。这边城抚顺简直就是文化荒漠,要找个教书先生,结果来了个说书先生。

不过真找个心气高的老学究来,只怕也是没办法跟周青峰配合的,眼下这位姿态倒是低,说不定还好相处些。他也不是要读书考秀才,只问了一句:“识字吗?”

“那是自然,四书五经都读过。”王鲲鹏脑袋抬起来一些。

周青峰把《辽东地方志》拿来,“这书看得懂吗?”

“当然看得懂。”王鲲鹏的脑袋再次抬高,为了证明自己不说虚话,他随手翻开就念了一段。

这就已经达到周青峰的最低标准了,他又问了句,“‘鸡兔同笼’懂吗?”

这下王鲲鹏表示惊讶了,腰背挺直问周青峰道:“少爷,你还知道‘鸡兔同笼’?少爷若是想进学,还是要从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启蒙为好。日后读《大学》,《春秋》之类的经典才是科举正途。不要像在下一样尽读些杂书,日月蹉跎要耽误终身的。”

听着王鲲鹏居然反过来劝自己,周青峰真是啼笑皆非,“少废话,就你了。今个就开始算第一天吧,陪我读书。先就读这本《辽东地方志》,我需要知道这里的山川地形。”

见周青峰居然不听自己的,这位连童生都不算的兄弟居然急了眼,再次苦劝道:“少爷,听我一言。当以我为鉴啊,在下就是因为读了太多杂书,结果父母落泪,亲戚嘲笑,出门在外都抬不起头来,落得要去说书为生。每日我穿着这身青衿长袍在茶馆酒肆站着,看往日同窗路过时都是万分羞愧,恨不能一头钻到地里去。少爷,你还年幼不懂其中滋味,我不忍见你蹈我覆辙,还请听我一句良言。你当请个名师,认识些好友,切莫亲近我这样的废物。少爷,你且郑重,王某不忍害你,告辞。”

这王鲲鹏有股子酸气,居然很潇洒的一甩袖子,眼角带泪的转身就走,拉他来的仆妇急得直跺脚。周青峰在后头对这二傻子愣了几秒,喊了一嗓子,“你他娘的读书读傻了吧?还想不想要三两一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