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第4/5页)

积分板下面的图标类似书籍的皮革封面。它是《安诺拉年鉴》这本书的下载链接,该书收录了哈利迪的几百篇日志——它们都没有标注日期。年鉴有上千页,但里面与他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寥寥无几。大部分日志都是他对各种经典游戏、科幻奇幻小说和电影、漫画以及八十年代流行文化的评论,此外还夹杂着他对各种东西的冷嘲热讽,对象从宗教组织到无糖汽水,无所不包。

这场比赛,从它被世人知晓的那一刻起,就马上成了全球性的活动。不分男女,无论老幼,无数人都和彩民似的,幻想着能找到哈利迪的彩蛋。《安诺拉年鉴》似乎只指明了一件事:熟悉哈利迪的各种嗜好对找到那颗彩蛋而言至关重要。但在这个人人都能玩、自由度极高的沙盘游戏《绿洲》中,彩蛋究竟何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文化的狂潮再度席卷全球。半个世纪后,那些电影、游戏和时尚又一次风靡世界。是的,2041年,莫西干头和酸洗牛仔裤再次挤满大街,统治乐坛的也是彼时的流行音乐。对于那些真正在八十年代度过了自己的青春、现在都已老去的人来说,看着曾经的时尚被孙子辈学习和推崇,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

一种新的亚文化在寻找哈利迪彩蛋的人中诞生了。数以千百万计的人一有时间就会研究和寻找那颗彩蛋。一开始,这些人被称为“猎蛋者”,但很快,“猎手”的昵称就将其取而代之。

头一年,几乎所有《绿洲》用户都宣称自己是猎手中的一员。

但等到哈利迪去世的周年纪念日到来时,这场比赛的热度开始下降。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人找到任何有用的东西。连一扇门或一把钥匙都没有。这和《绿洲》的过度庞大不无关系。毕竟它包含着上千个虚拟世界,彻底搜查其中任何一个都需要花上好几年。

无论那些“专业的”猎手怎么吹嘘他们的进展,有件事逐渐明晰起来:没人确切知道自己到底在找什么,或是该从哪里开始寻找。

一年过去了。

又一年过去了。

事情依旧毫无起色。

大众对这场比赛失去了所有的耐心。有人开始猜测,这不过是一个阔佬死前最后的玩笑罢了。其他一些人则相信:即使彩蛋真的存在,也没人能够找到它。而在这段时间里,“绿洲”还在不断升级和开发新的资料片,其他厂商的收购企图和无穷无尽的官司都未能影响到它。

哈利迪的彩蛋逐渐被人视为都市传说,而数量日益下滑的猎手也成了人们嗤之以鼻的对象。每逢哈利迪的祭日,媒体必定会对猎手们的进展大加嘲讽。与此同时,每一年都有更多的猎手宣布放弃,他们断定哈利迪把彩蛋深埋在了无人能及的地方。

一年过去了。

又一年过去了。

终于,在2045年2月11日晚上,一个玩家角色的名字出现在积分板的最顶端,全世界都为之瞩目。在五年漫长的等待后,那把黄铜钥匙终于被一个住在俄城郊外活动板房里的十八岁男孩找到了。

那个男孩就是我。

很多书籍、动漫、电影和剧集都试图讲述接下来的故事,但无一例外它们的内容都是臆想多过真实。所以我想直接把这故事写下来,让它永世流传。

  1. 亚伯拉罕·泽普鲁德用家庭摄像机无意间抓拍到了肯尼迪遇刺的镜头,该段影片后来被反复分析。

  2. 西角友宏于1978年开发的经典电子游戏《太空入侵者》,流入中国后讹传为《小蜜蜂》,多见于红白机。

  3. 美国著名导演,代表作《小鬼当家》。

  4. 美国新浪潮摇滚乐队,1995年解散。

  5. 原名Heathers,由薇诺娜·瑞德和克里斯蒂安·斯莱特主演。

  6. 美国1976–1981年间的布偶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