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第6/13页)

“快到禅房去!”

关键时刻,法师如磁的声音清晰地传入心底。慧安一使劲,竟站了起来。他匆匆跑入他从未去过的禅房。其他僧人也跟了进来。

又是一下剧烈的震动,他们都昏了过去。

醒来后,一切已安静。僧人们不敢出门,待了许久,才派一个勇敢的和尚去打探情况。他很快回来了,哆哆嗦嗦指着外面,说不出话来。

大家战战兢兢从禅房鱼贯而出。他们看见,火焰早熄灭了,怪云不知去向。大殿已夷为平地,只剩下禅房还孤独地兀立。

曾经是法堂的空地中央,坐着方丈。他已然圆寂,但身体保持完好。弘明嘴角挂着一丝微笑。慧安发现,方丈的疲惫之态已完全没有了。他像做完了一桩大事,终于放下心来,可以安稳地休息了。

黑色的雨代替了红色的雪正往下降。山后矗立着一股万丈烟柱。太阳已不知飘落到哪里去了。

僧人们往村里走。地面仍然灼热,但由于忽然失去了阳光,正开始变冷。山林、房屋和田地一片狼藉,像是被一个大力士翻耕过。到处是人和畜类的尸体,都烤焦了。

从地平线开始,整个是灰色的天幕。冬天好像提早到来了。

僧众感到一片寒意,口渴得要命,心中一阵阵干呕。

青青郊野。男人和女人从田埂上走来。

周遭是富裕的村子。有的院落中,瓦房顶上露出了碟形卫星天线。

女人的心情有些百无聊赖。她期待同伴说点儿什么轻松的,但他只是兴致勃勃地谈着工作上的事情。

她思忖,这是个讨厌的工作狂。

考古队干了三个月,进入了收尾阶段。工作人员在发掘一座隋代民窑时,偶然在地层中发现了古代的村落遗址,那里有大批动植物在同一时间死亡的现象,仿佛忽然遭遇了什么巨大的灾变。

在现场,大部分人骨和兽骨都有被火焚烧过的痕迹。经发掘,墓室和居住遗址也呈现出了被外力摧毁的形状。

通过研究遗存可以认为,存在着一个以唐贞观十一年为要害的分界线。属于这个年代的文化乃至一切生态系统,都在一个事件中被毁坏了。之后,出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文化断裂缺失。在再靠后的地层中,才逐渐发现了宋、元、明、清的居住遗址和墓葬,保存得倒是比较完好。

这种情况,近两年来在南方数省都有发现。但这是最显著的一次。

这一带,似乎曾兴盛过佛教,这可从出土的造像上看出。但唐贞观十一年前的佛像,也没有一尊完整的,几乎都是无法复原的碎块。

据查,这批造像由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铁、陶、木、泥七种质料制成。是什么力量把坚固的佛像撕裂成这样的惨状的呢?

唯一的例外,是发现了一处居址,与别处不同,它近乎完美地抵挡住了外力的冲击,因而可以辨别出清楚的结构形状,以及加固加工的原始痕迹。遗存中发现了一些文物,都是宗教用品。

究竟是什么呢?看样子,倒也不是普通的民居,而似乎是一间僧房。

它孤独地存在着,像是默默无言地在述说什么。

以此为中心作进一步勘探,发现了一座寺院遗址。它是南北三排的三进院,平面布局基本清楚。

在地层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铅和另一些不知名的金属物质。详情已委托北京的B大学进行研究。另外,在土壤中检验出了微弱的放射性。

“倒像是一场核爆炸啊。”男人说。

“胡说。”

“真的,可能有一颗陨星撞击吧。或者是反物质?”

男人激动地沉湎在自己的想像中。他从小喜欢幻想,后来阴错阳差,选择了与坟墓和死人打交道。但这儿时的秉性,反而因为反差太强的缘故,变得更加执着了。

女人有一丝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