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丁字镐和泥抹子(第2/3页)

工作从一开始就秩序井然

上午八点,他们在佛罗里达的荒野上刨下了第一镐。从这时起,丁字镐,这个工具之王,便开始在挖掘工人们的手里一刻不停地飞舞着。他们6小时一换班,轮番上阵。

无论工程多么庞大,它也超越不了人类力量的极限,远远超越不了。他们遇到了无数难上加难的障碍,其中包括与大自然直接对抗,但都被他们征服了。就类似的工程而言,只提一下苏丹萨拉丁在开罗附近修建的一口井就足以说明问题,这口井叫“约瑟神父井”。当时还只是人工挖掘,没有机器,机器是能把工作效率提高100倍的。结果,井的深度达到了尼罗河水面以下300英尺。另外,还有一口600英尺深的井,是一个来自巴登的叫马各雷夫·约翰的人在科布伦茨挖的。可巴比康的井比萨拉丁的井深3倍,宽10倍。宽度一加大往下挖起来就更容易。没有一个工头或一个工人对工程的成功持怀疑态度。

默奇森经巴比康同意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使工程进度大大增加。合同的条款中原来有这样一条,规定大炮必须用烧红的锻铁箍起来。这毫无用处,过于谨慎。很明显,大炮根本用不着用铁圈儿箍起来。所以,这项条款被废除掉了。

这样一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因为采用新方法可以一边往下挖,一边砌井壁。用这种简单的方法,不用再搭支架撑住四周的泥土,因为井壁有足够的支撑力,而且还会靠自身的重量自动下沉。

这种操作方法是在挖掘到硬土层之后才开始采用的。

11月4日,先是50个工人在围栏的中心,也就是乱石岗的山顶正中,挖出了一个直径60英尺的圆坑。

丁字镐先刨出来的是一层6英寸厚的黑土,这个土层很快就挖没了。接下来是两英尺厚的沙层,这些沙子被精心保存了起来,准备将来铸模翻砂用。沙层的下面是一层白黏土,像英国的泥灰岩,有4英尺深。再往下,丁字镐凿在了硬土层上,这是一种又干燥又结实的贝壳化石形成的岩层,刨起来很困难。这时候坑的深度是6英尺半,到砌井壁的时候了。

他们在井底用橡木做了个像车轮一样的东西,这是一种用铆钉固定起来的大圆盘,特别结实。大木盘的中间掏了个圆洞,直径和大炮的外径一样。工人在这个大木轮上砌了第一截护墙,是用石头和水泥建的,非常牢固。泥瓦匠们从外向里砌,最后把自己围在了一个直径21英尺的圆墙里。井壁砌好后,挖掘工又开始向下挖,再掏木盘下边的岩层,随着深度的增加,他们小心地用粗大的支架撑住大木盘。深度每向下挖掘两英尺,支架就被更新一次,就这么着,木盘便带着井壁慢慢一步步下沉。而泥瓦匠在井壁的上面也继续不停地往高里砌,而且不断地留出气洞,以便铸炮翻砂时排气。

干这活儿技术得绝对精湛,精力要绝对集中。不少人在木盘下边凿石头的时候被碎石砸成了重伤。但是人们还是夜以继日不停地干,热情丝毫不减。白天,他们冒着灼人的日光,挥汗如雨;晚上,他们继续挑灯夜战。镐头在凿着石头、雷管在爆炸、机器在转动、浓烟在冲向天空,所有嘈杂的声音混在一块儿,恐怖地笼罩着乱石岗,把成群的水牛和好战的赛米诺尔人吓得躲得远远的。不过,工作进展正常,蒸汽起重机使足了劲头儿在清理着工程产生的碎石。没有出现任何意外的障碍,事先预料到的困难,都被迅速地一一克服了。

头一个月下来,井的深度符合进度要求,挖达到了112英尺。12月份,深度增加了一倍。1月份是11月份的三倍。进入2月,工人们挖到了地下泉水,水从下边突突地冒了上来。现在需要超大马力的水泵和压缩空气,用水泥把水封住,就像堵住船体漏水的窟窿一样。他们最终成功地制服了不断往上冒的水流。只是,由于泥土松动,木盘的某些部位受到了损坏。这个450英尺高的石头圆筒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这次意外事件搭上了几条工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