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二十二章 伊登城(第3/5页)

“不行,我的朋友,绝对不行,”哥尼纳凡爵士说,“我决不让任何一个人拉下。我们可以做个担架,大家轮流抬着你走。”

大家用带叶的按树枝编成了一个担架,不管穆拉第愿意不愿意,硬是把他放了上去。哥尼纳凡爵士第一个抢着抬。他扛起担架的一端,威尔逊扛着另一端,大家随即一齐出发了。

瞧这惨象,是多么狼狈啊!这趟寻访起初是多么顺当,没想到竟以这般不幸而告终!现在的问题不是寻找哈利·格兰特了。哈利并不在这片大陆上,他甚至根本没有到这片大陆上来过,而这片大陆差点儿就要葬送了那些寻访的人们。当这些勇敢的伙伴到达澳大利亚东海岸时,连载他们回国的那只邓肯号游轮也没有了!真惨啦!

大伙儿就这样在沉默与苦痛中度过了一天。

抬担架的人每10分钟轮换一次。天气闷热,路难行。在这样热的天气里,抬着人走更是苦不堪言,但穆拉第的旅伴们没有一人叫苦。

走了5英里路后,天就黑了。一行人只好在一丛胶树底下露宿,并把从木筏上抢救来的一点食物分给大家充饥。此时少校的马枪也根本排不上用场,明天吃什么还没有着落。夜宿的条件很糟糕,偏偏又下起雨来。好歹熬到了天明,旅行队又出发了。少校连放一枪的机会也没有。这地方比沙漠还荒凉,不见任何禽兽的踪影!

罗伯特运气不错,找到一个大鸨巢,窠里有十几只大蛋。奥比内用热灰煨熟后,又在洼地里挖了一些马齿苋,22日的早餐就这样解决了。

这段路陡峭泥泞,遍地长满了荆棘。尤其是滨刺草,刺棱棱的,土分可怕,澳洲人管这种草叫“豪猪刺”。行人的衣服都撕破了,腿上还被扎得血淋淋的。然而,两位坚强的女士却没叫一声苦,跟着队伍勇往直前,给其他旅伴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温柔的眼神就是她们彼此最有力量的鼓励。

傍晚,一行人在布拉布拉山山脚下的云卡拉河畔歇息了。幸亏麦克纳布斯少校打到一只大老鼠,晚餐才得以解决。这种老鼠叫作“刺巢鼠”,是野味中的极品,肉嫩味香。这种刺巢鼠差不多有羊那么大,它的名声一定比羊大。奥比内把它烤熟了,但肉量毕竟有限,连骨头碴也吃光了。

23日,众人更加疲惫,但意志不减,坚持上路。绕过山脚后,眼前是一大片漫漫草场,草长得如鲸须,盘根错节,宛如一片箭林。必须用斧砍,火烧,才能通过。

这天早上的早餐就成问题了,大家不得不空着肚子走,路上硅石成堆,四处一片贫瘠,加之天气闷热,一行人一小时还走得不到半英里路。要是像这样没吃没喝的,一天走到晚,恐怕大家都会倒在路上爬不起来。

天不绝人,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正在这饥渴难耐之时,他们来到了一片灌木丛中。这是一种膜苞石头花(1),成珊瑚状,结有荚果,果内水分丰富。众人喝了个痛快,精神恢复了许多。

至于吃的,就像土著人那样,他们找到了在没有虫、蛇、鸟兽吃的情况下所赖以维持生命的一种东西。巴加内尔在一条干河沟里发现了一种植物,他曾在地理学会的同事面前提到过。这种植物名叫“纳豆”,叶子像苜蓿,开隐花,叶下长有芽胞,大小如扁豆。用块石头轧碎后,就成了粉状,可制成粗糙的面包食用。以前柏克和金格在内陆的荒野里就是靠这种纳豆维持生命。这里遍地是这种纳豆,因此,奥比内弄了许多芽胞贮存起来,往后几天就不愁饿肚子了。

第二天,24日,穆拉第的伤口基本愈合,可以不用别人搀扶自己走一段路了。再走10来英里路就是德利盖特,当晚就在新南威尔士省边界露宿了,此处正位于东经149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