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九章 麦哲伦海峡(第3/5页)

“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事业就大有用武之地呀!”

此时,邓肯号正在威斯普奇和麦哲伦等名人走过的航道上疾速行驶。9月15日越过了冬至线,朝那著名的麦哲伦海峡的入口驶去。好几次与巴塔哥尼亚的南端海岸遥遥相望,但只隐隐约约地看到在天边的一线。船在10海里以外沿着这带海岸南下,就是用巴加内尔的大望远镜也只能瞧见美洲海岸一个模糊的轮廓。

9月25日,邓肯号已驶抵与麦哲伦海峡同一纬度的地方,并毫不迟疑地驶进海峡。汽船一般都喜欢取这条线路驶进太平洋。海峡的准确长度为372海里,海水都很深,即使是最大吨位的船只也都可以靠海岸行驶。海底平坦,淡水站接二连三;内河众多,鱼类丰富,森林密布,猎物繁多,停泊点多且安全便利。总而言之,这麦哲伦海峡优点多多,是多暗礁、多暴风雨的勒美尔海峡和合恩角所不能相比的。

头三四个时辰,也就是说,船再行驶约60到80海里远就能抵达格利高里海角了,这儿的海岸平坦多沙,景色迷人。雅克·巴加内尔瞪大眼睛,贪婪地观察海峡的每个细节,害怕漏掉任何一处景点。船走完这里的海峡需要36个小时。两岸风光旖旎,南半球的阳光灿烂明媚,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北岸没有人烟,而在火地岛南边光秃秃的岩石上稀稀拉拉有几个可怜的火地岛人在游荡。巴加内尔并没有看到巴塔哥尼亚人,真是咄咄怪事,这使他大失所望,但同伴们却并不以为然。

“巴塔哥尼亚没有巴塔哥尼亚人,就不是巴塔哥尼亚了。”他抱怨地说。

“别着急,我尊敬的地理学家,”但哥尼纳凡爵士回答说,“您会见到巴塔哥尼亚人的。”

“不一定。”

“为什么呀?巴塔哥尼亚人肯定是存在的呀。”海伦娜夫人说。

“夫人,那倒不一定,眼见为实。”巴加内尔怀疑说。

“至少,巴塔哥尼亚这名字总不完全是想象出来的吧?巴塔哥尼亚一词来自于西班牙文巴塔哥(patagon),在西班牙语中,‘巴塔哥’是‘大脚’的意思!巴塔哥尼亚人既然被称为‘大脚板人’,这说明他们肯定是存在的。”

“啊,名字并不重要,”巴加内尔回答说,他好像是故意固执己见要引起争论似的,“说实在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些人究意是不是就叫这个名字!”

“怎么讲?”哥尼纳凡反驳道,“少校,你了解是怎么回事吗?”

“我不懂,”麦克纳布斯回答说,“我对那玩意儿不感兴趣。”

“您应该听说过吧,那么,就管你叫漠不关心少校吧,”巴加内尔接着说,“这地方的土著人被称为巴塔哥尼亚人,那是麦哲伦给他们取的名字,而火地岛土著则称他们为提尔门人,智利人称他们为高卡惠人,卡门殖民者称他们为特惠尔什人,阿罗加尼亚人称他们惠立什人,旅行家布甘维尔称他们为寿哈,法尔克纳称他们为特惠尔黑特!他们自己称依纳肯,‘依纳肯’就是‘人’的意思。我想请问你们,这样多的称谓,你能弄得清吗!更何况,一个民族有这样多的名称,那么,我们应该置疑这个民族是否真的存在。”

“好大一番论证呀。”海伦娜夫人说。

“我们姑且承认他这番论证,”哥尼纳凡爵士说,“虽然巴塔哥尼亚人的名称颇有问题,但我想您总不能不承认,他们的身材高矮至少是大家公认了的吧!”爵士对地理学家说。

“关于他们身材的说法,我认为是大错而特错的,根本站不住脚。”巴加内尔回答说。

“他们个子高大。”哥尼纳凡说。

“谁知道呀!”

“那是不是很矮小呢?”海伦娜夫人问。

“他们是高是矮,谁也不敢肯定。”

“那就是不高不矮啰?”麦克纳布斯终于忍不住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