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厘金(第2/3页)

其实,程晋州的这种管理方法也是最适合时代的。不能期待连高小都未能毕业的小吏们,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漆黑浸染中,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守身如玉的政治贞洁——他们的工作能力根本就是研习前辈的方式,在德安如此剧烈的环境变化中,不适应才是正常的。

甚至于,哪怕是自由港的要求,小吏们都难以适应,眼看着每天数十万两白银的物资入港出港,眼看着每天上万人的进进出出,竟然连一点人头税都不收,不光是他们不习惯,就连外地来的水手们都不习惯。好在县丞徐龟年头脑清楚,老老实实的做着本分事,倒也让他将之压了下来。

在上一任的万县令之前的数代,徐龟年就已经成了县丞,乃是德安彻彻底底的地头蛇,除了当地的小贵族们之外,当以他的家族最为庞大,而今看见了程晋州的势力庞大,包括他在内的徐家人,心思早就没有放在争权夺利之上了——若是能得到一个爵位,那可真是三代奋斗也值得的。

正因为有了这种追求,当小程同学不在的时候,徐龟年的工作态度依然积极。

不过,尽管不收取任何的关税,商业税的征收仍然是个大头,故而在本地交易的物资,依然不断有税源流入。再加上商店、旅馆和各种各样的服务业兴盛,德安衙门每个月的收入,竟然也开始奔着10万两白银而去。

每天3000两白银的收入,几乎是以往德安县全年的收入了。就算是金川全省,每年的商业收入也不及此一半。而平均到每年的全部税收,大约也就是如此。

程晋州看着这个数字,也是相当的满意。他通过侍砚,经常性的与海商交易物资,每个月的盈利亦不过是10万两银子,再考虑到麻布和粮食的周期性,销售额还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聚沙成塔的作用在德安表现的淋漓尽致。

将几千两银子的驴肉塞进交易平台中,程晋州看着就觉得好笑。不知道星盟是不是有驴这种动物,也不知道他们贩卖各种肉是如何算钱的,头疼的事情就丢给佛爷去考虑吧。

换了一家店铺,程晋州又挤进另一家商铺中,伸头看看,熟悉的笑道:“卖红薯的?”

“这位爷手下养着人吧。红薯、白薯、番薯、马铃薯,最贵的一斤两钱,您若是要的量大了,还有优惠。”说话的大掌柜看见程晋州一声的南湖绸缎衣服,马上就从后面的柜台挤了出来。别看只是几十平米的小房间,里面却有大掌柜,二掌柜和三掌柜,外加侯堂跑腿的伙计七八个。

德安地方狭小,来得晚的商行都得不到多少地方,又都想在繁华地段挤着,于是堂口拆分出来也就成了常态。

“一石不到百钱,比麦子便宜个四倍,但也算不得太便宜。”程晋州拿起一个小西瓜似的马铃薯在手上惦着,笑道:“这东西是从极西传过来的吧。”

“爷精明。这马铃薯一石70钱,吃了顶饱,便宜,要是干重体力活的话,稍稍加点粗面,就能扛一整天。”掌柜说着,又小声道:“本来一石65钱的,但路上扣掉了5钱的厘金……”

“金州不是不许有关税吗?”程晋州的眉毛登时拧了起来。

掌柜的一愣,因为关税这个词太官方,平常的人是不说的。不过看看程晋州的年纪,再看看他身上的衣服,又释然道:“小爷是进学的才子吧。这里面您就不知道了,金州省是不允许有厘金,但在金州省外的大道上,运河过路的时候,人家不是想收多少收多少,而且现在有个说法,叫规矩钱。”

“什么规矩?”

“就是交一次钱,在别的地方都不用交了,带着粮食之类的回去也不用再交钱。但要是一次都没交,回去的时候被逮到,货物就要没收,不少官差老爷,那都是在本乡本土等着抓人呢。”大掌柜估计也是一肚子苦水,忍不住倒了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