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脑机连接(第3/7页)

多贝尔的实验广受争议,他在科研体系之外工作,并且他的视力重建治疗费用非常高。但不管多贝尔的设备是否真的会出现在医疗实践中,他的实验已经成功地说明类似人工耳蜗的视觉植入设备并非不可行。多贝尔的设备不能重建视力,却能产生类似视觉的信号,足以帮助视力障碍者了解周围的状况。

多贝尔设备中的电极直接刺激人的视觉皮层神经,从而产生光幻视,即类似视觉的小范围的光感。我们都感受过光幻视。当我们揉眼睛的时候,眼前的闪光就是光幻视,它是视神经受到压力刺激而产生的。多贝尔的设备利用电脉冲刺激视神经。这个系统的最初校准过程需要通过电极输入一系列信号,接受校准的人需要描绘他“看到”的场景,然后研究员利用这些信息做测绘,就像计算机屏幕上的像素点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在光幻视中,光点不像像素点那么均匀有规律。

测绘完成后,多贝尔的软件利用光幻视的“像素”展示出实验对象所携带的摄像机记录下的图像。在最新版本的设备中,两个摄像头将分别置于左右脑的电极相连,就像视神经连接左右脑一样。即便是这个新版本,效果也很有限,过度的刺激甚至让一个实验对象的癫痫症发作,但它确实可以让实验对象感受到周遭的物体。

除了多贝尔,还有几个大学也在进行助视项目的研究。在未来的10—20年里,助视器毋庸置疑会更加普及。有些实验深入运用脑内电极,有些则从外部刺激视神经,未来会有一部分盲人(取决于致盲原因)不需要接受侵入性脑手术就可以恢复光感,就像人工耳蜗不需要把电极植入脑内就能修复听力一样。

一旦我们可以做到通过电子设备产生刺激,特别是不需要内置电极,人类将变得无所不能。我们只能看见光谱中的一小部分,即波长为400—700纳米的光(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波长比可见光长的是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波长比可见光短的是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借助合适的相机,有些神经假体可以让普通人实现夜视,看到在暗处的生物身上发出的热,但这些神经假体需要植入人的大脑。

同样,人类的听力只局限于非常低频的波段。借助合适的麦克风,人工耳蜗可以让普通人听到蝙蝠的定位回声。就像夜视一样,这样的技术需要合适的传感器,才能让我们的感官更灵敏。有研究称,相较于人,狗的视觉和嗅觉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狗可以用嗅觉导航。就像光和眼睛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用电子耳朵“看到”声音,或者用电子鼻子“看到”气味。感官神经假体完全有可能让携带者与环境的互动交流比普通人更加丰富。

同理,我们默认感官输入的位置一定和感官接收的位置(我们的大脑)在一起。但是,现代的电子交流并没有这个限制。感官输入可以产生在战场的坦克里,或者地球的另一边,甚至是火星表面的遥控探测器上。(火星探测器的唯一问题是时滞。光是传递信号的最快方式,但也需要4分钟才能从火星传播到地球,地球上的反馈信息最快也需要4分钟才能传播到火星上,所以火星探测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对某个问题有反应。)而且,进入脑中的信号甚至不需要感官输入。

通常情况下,通过看电影获得的体验和真实体验相比还是很有限的。然而,使用直连大脑设备的用户体验到的电影场景则和真实世界没什么区别。不仅如此,这些用户“看到”的图像在真实世界中甚至不一定存在,它们可以是电子游戏中的虚拟场景,或者是基于互联网的虚幻宇宙。只要图像的质量较高,特别是不需要手术和电极的人机交互系统可行,这项技术就绝对可以改变我们和真实世界以及虚拟世界的互动方式,从而拉近我们的世界和《黑客帝国》中的世界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