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瞬间移动(第3/4页)

科幻作家很快发现了另一种值得探索的可能性,即《星际迷航》中的传送机。该传送机并没有类似“接收器”的装置,也和《变蝇人》中的机器截然不同。如果空间旅行者被传送到了实体物质中,结果就会异常惨烈。在一些科幻作家的笔下,这会导致一场大爆炸,另一些作家则只是简单地把人和已经存在的场景融合在一起。但不管怎样,结果都很惨。事实上,包括《变蝇人》在内的所有科幻作品的传送装置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传送的介质不是真空,而是空气。

空间旅行者被物质化的过程中,空气会发生什么变化?空气会和人混在一起,杀死旅行者吗?或者空气也会瞬间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波?最简单的解释是,传送机会把两处空间中的所有东西都互换,所以两处空间里都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物品。

归根结底,科幻作品中的物质传送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瞬间移动到底是如何实现的。我们将会谈到,在量子物理中,瞬间移动粒子是可行的,粒子在某处消失,同时在另一处出现。但是,像这样的真正的瞬间移动并不包括物体的转移。被移动物体不会转变成非实体的波,穿过空间,并在另一处出现。相反,出现在目的地的物体是和原物体一模一样的副本,原物体则被销毁。整个过程中传递的只是信息,这完全避免了被移动到错误地点的灾难。瞬间移动其实是在目的地重新组装物体,而不是真正地转移物体。

即使科幻作品中的物质传送机完全失败,也可以在现实中用量子力学理论实现复制。这个例子出现在优秀的恐怖片《惊爆银河系》中。一群演员拍摄了类似《星际迷航》的片子,却被外星人误当作真实的纪录片加以研究。外星人真的重建了纪录片里的银河系飞船“保卫者”号,并劫持了那些演员,让他们驾驶飞船。扮演首席工程师的演员在首次操作飞船时犯了错误,结果惨不忍睹。虽然《星际迷航》里的传送机需要斯科特先生手动操作,这确实让人不可思议,但更大的问题是如何成功重组原版。

原因在于,虽然可以瞬间移动量子粒子乃至病毒大小的物质,但瞬间移动大物件确实不太可行。如果要利用量子传送机,那么这个机器首先得扫描原物体的每个粒子,再在目的地按原物体重建副本。如果人类包含1028个原子,全部扫描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假定一秒钟可以扫描10亿个原子,大概也需要100万亿年才能全部扫描完。就算这一切可以实现,也不是瞬间移动。

即便可以克服时间的障碍,并事无巨细地扫描身体的每个原子,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选择瞬间移动之前还是会深思熟虑,以免发生《变蝇人》中的惨剧。传送机会摧毁你的身体,并在另一个位置重建一个你出来。重建的副本和你本人完全一样——身体构造一样,思想一样,记忆一样——但这是你吗?可能其他人会觉得这就是你,你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吗?事实上,你已经不存在了。

量子传送机不能完全再现科幻电影《致命魔术》的情节,该电影改编自曾经是军人的科幻作家克里斯托弗·普里斯特的同名小说。电影中,主角魔术师展示了从密闭的水箱中逃脱的完美幻象。事实上,他成功完成这个魔术的前提是他在水箱中真的溺毙了。他确实无法从水箱中逃脱,但是他绝妙地利用了尼古拉·特斯拉(是的,这个人又出现了)的发明,重新构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在剧院的房顶,我们看到了装着死去魔术师尸体的水箱。整个故事情节确实扣人心弦,但绝不可能成真。

量子传送利用了量子力学的特殊性质,巧妙地回避了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即不可能完美复制一个量子并且不对原始量子产生影响。所以,《致命魔术》中的情节是不现实的(谢天谢地)。让瞬间移动变得可行的方法是一个被视为物理学中最奇怪的概念“量子纠缠”。理论上,如果你把一对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分别放在宇宙两端,那么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的状态,另一个的状态也会瞬间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