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 雾(第4/12页)

在资料室门口,我突然犹豫起来。

似乎有点太顺利了,潜意识中一个声音这样响起来,为什么它们三年前的漏洞还没有补上呢?

我停在门口,等了几分钟,什么事也没发生。

终于,我咬了咬牙,侧身走了进去。

“是这个吗?”片刻后,我抱着一个厚重的档案袋,从大树中钻出来。

“啊,对!就是它!”她压抑住惊喜的神色,一边伸手过来要接文件,一边说,“不会被发现吧?”

“放心,这是复制的,原件还在里面呢。”我把文件扛起来,转身往外走去,“先离开这里再说。”

我们没有沿原路回去,而是找了几个跳板,连续跳跃了几次。在一个加密的存储空间里,我们坐下来,休息了一下。

“给我拿吧,看你累的!”她笑着说。

“可以,”我突然把厚厚的文件袋坐在屁股下面,“但是在那之前,可以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她愣了一下,马上又恢复了笑容:“我们本来就没打算瞒你。好,你问吧。”

“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拿这个文件?”

“我们是‘自由突击’,你听说过这个组织吗?”

“没什么印象。”我摇摇头。这个世界上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各类社会组织或者社团成立或解散,我不知道这个名字倒也正常。

“对于基站和联合运输公司,你知道多少?”她突然话锋一转。

我脑筋有点转不过来,愣了一下。

“基站的远程传输原理是什么?”她补充问道。

“我想,现在不是我们讨论这些技术问题的时候。”我有些不耐烦地说。任何一个版本的中学物理教科书上,都可以找到类似这样的表述:基站,是基于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射和接收系统。远程传输技术的原理是,任何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即物质也是波。此观点最早由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提出,故物质波又名德布罗意波。物质波不同于经典机械波,它表示的是物体出现在空间各点的概率,是一种概率波。2305年,南非科学家诺姆菲拉建立了概率波的基本输运方程,奠定了概率波远程传输技术的理论基础。

“好吧,我们直入重点。”她直截了当地说,“远程输运的步骤,首先是扫描物质的量子态。然后通过本征激发,使其进入一种动量凝聚状态。按照不确定原理,这时物质会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根据诺姆菲拉的输运方程,物质波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传输到目的地的基站后,通过后选择程序,调节物质的量子态为初始的状态后,再让物质波塌缩。整个过程是这样没错吧?”

“嗯,基本没错。”我不知道编写和调试了多少基站的后选择程序,对这一系列过程自然是烂熟于胸。

“好,那你知道初始量子态的扫描数据,发射到目的基站后,是怎么处理的吗?”

“这……”我突然一愣,“按照我对基站的了解,这个数据应该是存储在基站的ROM里,传输完成之后,被下一个数据直接覆盖掉了吧?”

“不错,但在这之前呢?”

“之前?”

“传送到了另一个地方。那是一个特殊的政府部门,对外从未公开。它的名字叫作‘交通管理局信息处理办公室’。”

“交通管理局信息处理办公室?”我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个有些拗口的名字,“你说,所有的量子信息都被发送到了这个地方?”

“不错。”她愤然地说,“他们就是这样肆无忌惮的侵犯着我们的隐私。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他们面前脱光了衣服,而且还把脑子掏出来,放在他们面前!”

我心里一惊,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最近几年来,社会的犯罪率一直在不断的下降,难道竟然是因为这个吗?

“那你们是……”

“‘自由突击’的目的就是揭露这些掩盖在布蔓下的真相。最近几年,我们曾发起了多次的游行,抗议政府侵犯隐私,违反宪法。最近我们听到风声,他们终于要对我们动手了!他们制定了一个全面的计划,准备将我们和其他一些类似的民间组织一网打尽。这个计划,就是所谓的‘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