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2/2页)

对于第二个问题,其实我在《北京折叠》中有所涉及。《北京折叠》是四年前的作品,讨论的是当机器大量取代工人,冗余的劳动力如何生活,小说给出的黑暗解法是:把多余的人们折叠进夜里。现实中我自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事,于是一直非常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国际上有一些评估,好几项权威研究都得出大致相似的结论:在未来20年,现有工作的一半左右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国内尚没有这样大型而完整的报告出炉,但据我了解,有几项研究正在开展,估计明年会陆陆续续公布评估结果。如果在短时期就有大量工作被替代,而被替代的工作者又不能快速找到新工作,那就有可能造成显著的社会冲击,无论对福利,还是对社会稳定,都是挑战。

对这个问题我在前言里不展开讲,在全书的最后一篇,《人工智能时代应如何学习》中会有所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可能最重要的就是两点:了解它们,了解我们。只有了解它们才可能与之同行,只有了解我们自己,才能知道人类有什么优势。我们要回到对人本身的信仰,以人为理想,才能在未来拥有自己的空间。

我发起了一个儿童教育项目“童行计划”,就是想要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做一些尝试。不是教人工智能编程,而是希望启发和促进孩子特有的智慧。我希望每个孩子长大的时候,都有充分的准备,与人工智能同行。童行计划也会做很多公益教育,让理念普惠推广,我们不想让任何一个孩子被折叠进黑夜。

“人之彼岸”的意涵其实很简单:

人在此岸,AI在彼岸,对彼岸的遥望让我们观照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