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告别康普隆(第2/12页)

丹尼亚多摇了摇头。“不是这样,地球的位置的确无人知晓。我并非由于恐惧,或是其他任何原因,而对你们有所隐瞒。”

“可是你听我说,”崔维兹急切道,“在银河这个星区中,自然条件适宜住人的行星数量有限,而且,大多数的可住人行星必定都已有人居住,因此你们应该相当熟悉。想要在这个星区寻找一颗特殊的行星,它除了带有放射性,具有其他一切适宜住人的条件,这究竟有多么困难呢?此外,你还有另一个线索,就是那颗行星有一颗巨大的卫星相伴。既然有了放射性和巨大卫星两个特征,地球绝不会被误认,甚至随便找一找,也应该找得到。或许需要花点时间,但那却是唯一的麻烦。”

丹尼亚多说:“就怀疑论者的观点而言,地球的放射性和旁边那颗巨大卫星,当然都只是传说而已。如果我们去寻找这些特征,就跟寻找麻雀奶和兔子羽毛一样荒唐。”

“或许吧,可是那还不至于使康普隆人完全放弃。如果他们能找到一个充满放射性的世界,大小刚好适宜住人,旁边还有一颗巨大的卫星,那么康普隆民间传说的可信度不知会提高多少。”

丹尼亚多大笑几声。“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康普隆从未进行这类探索。假如我们失败,或是找到一个跟传说显然不符的地球,便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康普隆的民间传说马上会垮台,变成大家的笑柄。康普隆不会冒这个险。”

崔维兹顿了一下,再用非常认真的口气说:“好吧,即使我们不强调放射性和巨大卫星这两个‘唯一点’——姑且假设银河标准语有这种说法——根据定义,一定还有第三个唯一点,它和任何传说都毫无瓜葛。那就是如今在地球上,即使没有众多生机盎然、多彩多姿的生命形态,也总会有一些留存下来,不然至少也该保有化石记录。”

丹尼亚多说:“议员先生,虽然康普隆未曾有组织地找寻过地球,我们有时还是得作些太空旅行。偶尔会有船舰由于种种原因而迷途,它们照例要将经过作成报告。跃迁并非每次都完美无缺,这点或许你也知道。然而,在所有的报告中,从未出现跟传说中的地球性质相似的世界,或是挤满各种生命形态的行星。船舰又不可能只为了搜集化石,而在一颗看似无人居住的行星登陆。如果说,过去数千年来,从来没有疑似地球的报告出现,我就绝对愿意相信找寻地球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地球根本不在这里,又怎么找得到呢?”

崔维兹以充满挫折感的语调说:“可是地球一定在某个地方。在银河某个角落,存在着一颗行星,人类以及人类熟悉的其他生命形态,都是从那里演化出来的。如果地球不在银河这一区,就一定在其他星区。”

“或许如此吧,”丹尼亚多冷冷地说,“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它还没在任何一处出现过。”

“大家未曾真正仔细找过。”

“嗯,显然你们就会。我祝你们好运,但我绝不会赌你们成功。”

崔维兹说:“有没有人试图以间接的方法,就是除了直接寻找之外的其他方法,来判定地球可能的位置?”

“有!”两个声音同时响起。丹尼亚多是其中之一,他对裴洛拉特说:“你是否想到了亚瑞夫计划?”

“是的。”裴洛拉特答道。

“那么可否请你跟议员先生解释一下?我想他比较容易相信你。”

于是裴洛拉特说:“你可知道,葛兰,在帝国末期,所谓的‘起源寻找’曾经风靡一时,许多人把它当作一种消遣,也许是为了逃避令人不快的现实。当时帝国已渐渐土崩瓦解,这你是知道的。

“李维星的一位历史学家韩波・亚瑞夫,就想到了一个间接的方法。他的依据是,不论起源行星是哪一颗,一定会先在附近的行星建立殖民世界。一般说来,一个世界距离那个原点愈远,殖民者抵达的时间就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