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光(第2/10页)

“是……是产品的问题。”我深深地低下头,准备迎接老徐的劈头盖脸。

“这还用得着你说!”

我惊诧无语。

万总公司的另一个联合创始人是他中科大的校友Y,在美国待了多年,被万总忽悠着带着核心专利回国,准备大展拳脚。Y的专利是一种数字水印技术,由于关系到信息学和数学,解释起来颇需要一番功夫。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拍一张照片,用这种技术在照片上加上肉眼看不见的数字水印,则无论这张照片被怎么篡改,哪怕是被裁剪掉80%,你都可以根据算法将照片恢复到原初状态。秘密在于,看不见的数字水印本身便携带了那一时间点图片上的所有信息。

当然这只是这项技术最基础的应用,它可以作为一种认证防伪机制广泛使用到媒体、金融、刑侦、军事安防、医疗等领域,想象空间巨大。可回国之后,他们发现核心领域都被设置了准入门槛,这道门槛出人意料之处不在于有多高,而在于你根本不知道它卡在哪里。屡屡受挫后,他们只好打着擦边球,搞起了娱乐产业,想先借助草根用户的力量把这项技术推广出去,再逐步渗透到商用领域。

万总总把性感挂在嘴边,似乎这是衡量世间万物的唯一标准,可他们做出来的产品却像被戳破的充气娃娃,皱巴巴地被晾在阴凉处风干。

“你们为什么不用?”老徐转向后排的小姑娘们,她们花容失色,假装埋头做着笔记。

万总做出来的App叫“有真相”,只要用这款应用拍出来的照片便被自动加上数字水印,无论被转发多少次,被PS成什么样,只要一键便能将图片复原。最初的市场定位是主打安全牌,用“有真相”拍照,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脸出现在艳照上了。

除了铺渠道之外,我们还帮他们策划了一个“有真相现原形”的线上活动。我们找了100个姑娘,用“有真相”帮她们拍照,再用美化功能PS成女神的样子,传到网上,辅佐以“一秒钟女神变恐龙”的Gif效果和文案,引导用户下载App进行功能认知。

反响出奇得热烈,男草根极力追捧,恶搞出许多UGC花样,女性用户群体却是另一个极端,她们在网上吐槽、谩骂、抵制这款产品,认为它以丑化、侮辱女性为乐,将女性追求美的正当权力贬损为一种变态自恋的欺诈行为,甚至还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公关危机。

要我说,这就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做市场讲究一针见血、直插人心,不见血就说明针太钝,或者没扎中部位。

可万总觉得我们的活动只能博一时眼球,长期来看伤害了产品的品牌。数据曲线证明他是对的,短暂的峰值后,后续下载量一蹶不振,而被活动吸引来的男性用户由于缺乏新鲜内容的持续刺激,也逐渐丧失了活跃度。

“比起担心照片安全,我更在乎别人看到的是不是我最美的一面。”用户访谈中一个相貌普通的女孩说。她的手机相册里充满了千篇一律过分修饰的大头照,每一张看起来都与她本人相去甚远,但她仍然每隔半小时便会举起手机,从侧上方45度角对准自己微微嘟起的嘴唇。

如果一座高塔把根基建在沙滩上,你又怎能指望它站立到涨潮的那一刻?

老徐盯着我,我盯着白板,白板盯着所有人,所有人盯着手机。我们像一群迷失在雾霾里的鸟雀,不断被发光的屏幕吸引注意力,忘记了自己原本想要飞往的方向。而寒冷的夜幕已降临,捕猎者饥肠辘辘,步步逼近。

手机发出电量不足的报警声。我的下意识反应不是省着点儿用,而是变本加厉地翻看起朋友圈来,越临近最后时刻,越要让每一滴能量充分发挥作用,而不是耗散在静默的后台运行里。这是我的价值观、我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