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第二层(三)(第2/2页)

太阳终于彻底落山,地下的夜魂们一个个钻出来,在城市间晃荡,就仿佛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鬼之城。

六景看了看下方一个个散发着荧光的幽灵们,继续说:“你也应该明白了,里头那些灯都代表着一个个前人总结出的知识点与经验,这些东西十分珍贵,结合第一层的空旷城市,我想了想,大概是方寸山建设者用来延续某种文明传承的。眼下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避难所。”

梁左很同意六景的推论。

古代有过方舟救世的传说,里头就是将人、各种动物装在巨大的诺亚方舟之中,等待着漫天大水消失,再次繁衍生存。

方寸山这里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适宜定居的场所,有空间有房屋,有文明储备最重要的知识库存,唯一消失的是最重要物种……其中缘由依旧不得而知。

并不知道梁左心中所想的六景依旧按照自己的思路讲述着:“除去应付镇守者比较麻烦,石柱书馆里头的确是个好地方,我找到了很多意外的知识,老实讲……如果能够一直呆在第二层,我觉得还不错。见识到了第二层的情况,我就开始想,方寸山到底是怎样的?你有没有发现,方寸山第二层比起地表的城市要小很多,可是价值反而要高很多?”

梁左一愣。这个角度他还没有想到。

“下面是我的一个私人想法,目前还没有证据,不过八哥的说法也能够证实一点……”

擅长模型架构的六景将方寸山假设为一座倒悬“无妄界”的山状空间。第一层“无人之城”最为宽阔也最不设防,进来之后就落在第一层里,这里是一座无人的半成品城市,目的不言而喻,是用来容纳很多居民的。第二层“石柱书馆”用来储备知识,根据不同人的接受度能够接受不同程度的知识传承,这是一种具有梯度化又科学的传授方式。

那么在此基础上,会不会有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呢?

六景设想是有的。

前两层已经将方寸山的一些作用显现了出来,六景还未想到剩下的层数还有什么东西会比多年积淀的知识还要重要。不过从八哥的话锋中已经透露出,第三层是有的,而且那里摆满了盛装尸体的棺材。至于里头的尸体是方寸山的建造者,还是别的什么人,就需要进一步探索后得出结论。

倒悬山峰状态的“方寸山”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一般居民点的特征。

比如说,最外围的是普通民众的居民区,越是往里资源越多。

毫无疑问,方寸山越是往下越有价值。它这个奇特空间的控制方式和枢纽必定在最深处,那是动力之源。而灰衣人极可能就是如今控制它的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