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大统领の愤怒(下)(第3/5页)

不过也不必太沮丧,当年波兰人能够在苏联红军的猛攻之下打赢华沙战役,创造出“维斯瓦河的奇迹”。如今的瑞士人也未必不能战胜苏联的铁甲洪流,创造出一个“阿尔卑斯山的奇迹”嘛。

……

虽然永久中立国瑞士的下场参战,对于处境不妙的美英两国来说,应该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意外之喜。但是真正从全球战略的角度来说,瑞士这样的小家伙参战与否,其实际的军事意义恐怕十分有限。

不要说扭转美英阵营的颓势,即使仅仅是想要将苏联红军的脚步拖得久一点,恐怕都是困难重重。

根据美军参谋们做的推演,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面对苏联红军的大举围攻,瑞士人在最乐观的情况下预计能够坚持战斗六个月,而最悲观的预计则是在两个月到三个月内,这场战争就会决出分晓。而无论战争持续的时间是六个月还是三个月,美国都没有力量在瑞士人败亡之前,给他们送去足够的支援……

对于志在称霸世界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言,想要解开当下这团宛如乱麻的连环套,关键依然只有一处。

那就是打败日本人!不惜一切代价打败日本人!用最快的速度打败日本人!

然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尤其是在驻日美军刚刚遭遇了一场大溃败的情况下。

无论如何,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赶快往日本战场继续增兵,这是五角大楼和白宫都能够达成一致的共识。可是,即使凭着合众国每天下水三艘自由轮的速度,傲视全球的强大运力,每个月最多也只能从西海岸往日本战场补充二十万到三十万的生力军,否则这条横跨太平洋的后勤补给线就会被拖垮和崩溃。

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也更麻烦的问题在于,在不能影响战时生产的情况下,新的兵员又该从哪里来?

——当战争打到第四年的时候,美利坚合众国的全民动员也已经几乎到了极限。就像一战后期的法国人一样,如今美国可以凑出来的青壮年男性也是要么在工厂,要么在前线,要么在坟墓。

而指望盟友也不靠谱,英国的不列颠本土已经死光了一代人,都已经要靠南非人和加拿大人来保卫首都伦敦了。澳洲白人差不多都已经进了集中营和万人坑,新西兰的男子汉也基本都被征召进了军营——在战前仅有二百万人口的新西兰,前后已经被盟军征发了二十多万壮丁,并且被打光了大半,还有十多万平民死于战火,连毛利人土著都被拉去填日军的枪眼了,哪里还能再搜刮出多少可用的人头呢?

所以转来转去兜了一大圈,杜鲁门总统发现自己终究还是只能从美洲大陆想办法,首先是对已经参战的巴西施压,让这个南美大国不能继续只派一个师到北非装样子,而是要征发出起码几十万人到太平洋战场去当炮灰。其次是让外交人员软硬兼施,想办法“劝说”智利、秘鲁和墨西哥向日本宣战。最后是进一步发掘国内人力资源的潜力,比如从印第安人保护区征兵,同时提高对黑人的征兵比例。

此外还有国内那些被关在沙漠集中营里监控的日裔移民,也可以利用起来。之前美国政府一直对他们不太费心,仅仅是为了政治宣传,而组建了一个美籍日裔步兵团,虽然这些日裔美军的战斗力其实很强,在欧洲战场上打得很卖力,但数量太少,对整体战局聊胜于无。如今连上等白人都在几十万上百万地流血牺牲,自然不能再放着那些日裔移民在沙漠里晒太阳——把他们武装起来调去日本对付母国同胞,或许是有些太冒险了。但若是把他们弄到北非和意大利,把那边的白人部队和黑人部队替换下来,应该还是比较可行的……

当然,上述这些措施虽然看着头头是道,但终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马歇尔参谋长看来,若是想要立竿见影地在太平洋战场上刷点成绩出来,刚遭重创的陆军恐怕是无能为力了,光是给前线补充兵力和军械物资,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有只能要么让太平洋舰队搞个大行动,要么再往日本丢一回大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