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帝国崩溃的大乱之世(下)

作为前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的同学,同期海军大学毕业生中的首席,入伍当年就站在联合舰队总旗舰三笠号上参加过对马海战的堀悌吉大将,其一生堪称是颇多磨难。既有过参加对马大海战,亲眼目睹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灰飞烟灭的豪情勃发,还有过担任一战西线法国战场观察员,以及出任国际联盟海军代表的仕途得意,但同样也有过在年富力强之时卷入政治斗争,因为思想新潮的堀悌吉主张航空制胜论,要求多造航母,反对造战列舰,而被观念古旧的海军大臣给一脚踢开,强制退役回家去当董事长的憋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鉴于世界性的动荡局势,日本海军内部对海军军备条约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不应该废除条约而被称为“条约派”,主要成员有堀悌吉、左近司政三和寺岛健等海军省要员,与之相对的则是舰队派,主张废除条约大造战列舰。经过一番权利斗争,到1934年以海军大臣大角岑生为首的舰队派对条约派高级军官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大部分被解除军职并编入预备役,身为条约派边缘人物的山本五十六在大佬们掩护下躲过一劫,同年12月29日,日本退出《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等到日美真正开战的时候,却居然是条约派的山本五十六大出风头。)

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依靠老同学和老朋友山本五十六元帅的提携,堀悌吉才得以复出。但问题是,他的资历太高,在联合舰队里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可以摆(如果不是被人整得退役了,本来日美开战之时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应该是堀悌吉才对)。于是,最后只能让堀悌吉到利用占领区资源新成立的“南洋重工”继续当董事长,在日本的说法是“取缔役社长”,负责太平洋前线战场各种军用物资的生产。

——所谓的“南洋重工”,其实是舰娘苏菲利用信仰之力和南洋资源,在新几内亚、澳洲和西太平洋诸岛建立起的一系列自动化工厂。由于从厂房到机械都是无中生有,劳动力可以从占领区强征或者使用战俘,技术工人直接从军队里抽调,矿山同样也是战利品,不需要什么成本,又有军队为之保驾护航,所以发展极为迅速。短短几年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巨型财阀,以及南太平洋前线海陆军密切联系的纽带。

虽然日本帝国的海军和陆军一直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但说穿了主要还是因为争军费才闹成了这样,其实大家都一样喜欢钱。因此当联合舰队抛出“一起发财”的建议之后,太平洋前线的相当一部分陆军也被笼络进来。然后,东京大本营的将领在得了一定好处之后,也不得不对此表示默许。

也就是说,在战时大本营的海陆军将领看来,这个“南洋重工”其实就是军队自己的小金库,打完了仗之后,大家按资历和战功一起当股东。由于绝大多数机器设备都是海军的舰娘小姐秘密提供,岛屿之间的物资运输也需要海军保驾护航,所以这个南洋重工只能由海军来主导,同时让陆军安插一部分人手并分红。

至于这个经济集团的首领么,在海军里资历深厚、人脉广博,并且“好歹做过几年生意”的堀悌吉大将,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选了。而联合舰队的诸位将领们,也很高兴能少一尊大神来跟他们抢位子。

很显然,对于早就把战后红利看作是囊中之物的住友、三井、三菱等旧财阀来说,军队这种在前方圈地经营的做法,等于是在挖他们的墙角。可是此时的日本已经进入战时体制,即使是这些财阀的工厂、矿山和船队,也必须接受战时大本营的管制,否则就是不受法律保护的“非国民”。就连国会的政党活动也被废止,所有合法的反对途径都被关闭,在军队的庇护之下,只要战争不结束,他们就根本拿南洋重工没办法。甚至就连本土工厂的很多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也被军部征发到南洋,然后就地转为工程兵加入南洋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