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往事如烟(第2/11页)

我知道他是在暗示我,因为我和丰哥的对话他也听到了,但是我不想接茬,便转移话题道:“苏大老板,我记得我和齐小姐第一次上门找你时,你说不见姓胡和姓齐的人,这是为什么?”

他摆摆手道:“都是些陈年往事了,提了也没什么用。”

“你曾经说过,只要我一天是胡家人,就一天得不到清净。反正清净不了了,倒不如索性了解个清楚,‘金陵三杰’到底有什么恩怨情仇。”

“既然你执意想知道,我们不妨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说,因为往事总是很长,而且我也并非什么事都知道。”

于是我们找了个幽静的咖啡馆,坐下来慢慢聊。

苏正说他所知道的一切,都是曾经听他父亲说的。

那是抗日战争末期,当时距离南京大屠杀已经过了快七个年头了,“金陵三杰”依然在南京城里。

南京大屠杀之前,“金陵三杰”迁往了临近的安徽,因此没有遭受到这场浩劫,可是对他们经营已久的产业来说,这则是一场灾难。

苏正的父亲是长子,也就是苏星海的大哥,叫苏星江,苏家四兄弟的名字正好是“江河湖海”。在胡青山执掌胡家之前,苏星江已经当了好几年苏家的掌门人了,声望很高,俨然就是那一代的领袖,但是胡青山上位之后很快就后来居上,把苏星江第一的位置和名望给抢走了。苏星江虽然对此心中颇有微词,但也明白自己不如胡青山。

在政治态度上,齐家因为有国民党军队背景,所以自然是亲国民党一派的。而苏星江比齐家更有远见,看出了国民党的种种弊病,便转而亲近共产党,只不过一些往来都是在暗处的。这也是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唯有苏家站住了脚跟并且越做越大,因为当年苏星江押对了宝。

一家亲共,一家亲国,唯独剩下胡家,态度却一直模棱两可。胡青山看似和国民政府关系很好,但有时候却也是貌合神离。

苏星江确实是一代人杰,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他就看出了端倪,知道一山不容二虎,一场内战在所难免。齐家是没办法沟通了,他便去游说胡青山,希望胡青山能表明一个态度,毕竟以胡青山的家业、势力和影响力,投靠哪边都是件不小的事。尤其是胡家手里还掌握着关于宝藏的信息。

但胡青山始终不肯表态,苏星江多次游说未果,只能放弃。

不久后,解放战争打响。此时苏家的大部分产业都已经悄悄移出了南京城,其中苏星海就是奉命北上和共产党联系的,他也是因此才加入了解放军。

没过多久,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的消息就传到了南京。苏星江立刻把胡青山和齐丰年找来,商量宝藏的事究竟该如何处理。

齐丰年称国民党已经有了退守台湾的计划,他觉得宝藏应该带到台湾去,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而苏星江则坚持主张要把宝藏交给新政府,因为国民党早已腐败不堪了。

他们争论了半天,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语的胡青山忽然淡淡地说道:“宝藏我已经安排妥当了,无需二位操心。”

两人当场就傻眼了,一再追问,胡青山也丝毫不透露宝藏的半点信息,只是拿出了两把形状古怪的钥匙交给两人,说山河即将易主,“金陵三杰”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聚首,这钥匙既是信物,也是找到宝藏的关键。苏、齐两家两把钥匙,胡家一把锁,缺一不可。

说完胡青山就走了,气得苏星江大骂此人不识时务,并要苏家人从此不许再和胡家、齐家的人来往。

几年后,已经离开南京的苏星江听说胡青山因为通共被国民党枪毙了,惊得说不出话来。

过了没多久,南京解放,国民党逃亡台湾,“金陵三杰”这个联盟就彻底瓦解了。

苏星江带着苏家重回南京城后,不仅帮助政府整顿了混乱的古玩市场,还以最快的速度吞并了胡家、齐家留下的产业,所以之后几十年南京的古董市场一直都是苏家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