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塔(第3/15页)

高塔基座很像一般金字塔的最底下两层。最下面是一个巨大的方形平台,边长两百肘尺,高四十肘尺。平台朝南的一面有三组梯级,中间一组通向上面另一座较小的平台,高塔塔身便矗立在这第二座平台上。

塔身呈正方形,边长六十肘尺,撑天拄地,仿佛支撑着天庭的全部重量。一条平缓的坡道镶嵌在塔身周遭,像缠绕在鞭子手柄上的皮条。不对,仔细端详之下,希拉鲁姆发现坡道其实有两条,彼此交错。每条坡道的外缘都竖立着密密麻麻的梁柱。这些柱头并不太粗,但很宽大,给坡道内侧提供了些许屏障。视线沿塔身向上,希拉鲁姆看到的是无数梁柱形成的镶边、坡道、砖墙,然后又是坡道、砖墙……循环往复,最后变成无法辨别的浑然一体。浑然一体的高塔继续向上、向上,伸向目力不及的高处。希拉鲁姆的眼睛眨巴着,眯缝着,直到头晕目眩。他踉踉跄跄地后退了几步,打了个寒噤,转开了视线。

希拉鲁姆想起了儿时听过的故事,讲述的是大洪水之后的世界。故事说到,洪灾过后,人类重新在世界各地拓殖、生活,占据的土地比洪水之前更加广阔。他们还航行到世界边缘,看见大洋如何从世界边缘泻向下面雾霭沉沉、黑水横流的深渊。人类就此知道了这个世界的边界。他们觉得自己所处的世界太过狭小,渴盼着世界之外的东西,想见识耶和华的一切造物。他们将目光投向苍天,想象着耶和华的居所,那个建造在天堂水面之上的美好所在。于是,许多个世纪之前,人们开始建造这座高塔,这座通向天堂的巨柱,可以让人类缘柱而上,一窥耶和华的杰作。而耶和华也可以缘柱而下,看看人类的成就。

千千万万人辛苦劳作,无休无止,同时满怀喜悦,因为这份工作最终会让他们更加亲近耶和华。一想到这个场面,希拉鲁姆就无比振奋。当巴比伦人到以拦招募矿工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可现在,站在这座巨塔的底座,一种抵触情绪油然而生:世上不应该存在如此高大的东西。仰望高塔的时候,他只觉得自己所处的仿佛并非世间。

这样一个东西,是他应该攀爬的吗?

登塔的那个早上,第二层平台上到处是构造坚固的两轮拖车,排成一列又一列,把整个平台挤得满满的。许多车上装载的并非建筑材料,而是各种食物:一袋袋大麦、小麦、扁豆、洋葱、椰枣、黄瓜、面包和鱼干,还有数不清的大陶罐,里面盛着清水、椰枣酿的酒、啤酒、羊奶和棕榈油。还有些车子里的货物完全可以拉到市场上出售:青铜容器、草编篮子、一卷卷亚麻布、木头桌凳。车上甚至还有一头育肥的公牛和一只山羊,几个僧侣正用布蒙上它们的眼睛,让它们看不见高塔两侧,免得上塔时受惊。到了塔顶以后,它们将被用作献祭的牺牲。

对了,还有些车子载着矿工们的镐头和锤子,以及一个小锻炉所需的全部工具。工头事先还作好了安排,将大批木材和一捆捆芦苇装车上塔。

路加图姆站在一辆车边,系紧捆扎木材的绳索。希拉鲁姆走了过去。“这些木头是打哪儿来的?自从我们离开以拦,这一路上我没见过森林。”

“这里北面有座森林,里面的树都是开始建塔时种下的。砍伐的木材顺着幼发拉底河漂流而下。”

“你们种植了一整座森林?”

“这座塔开工的时候,建筑师们就知道砖窑需要大量木头作燃料。这里找不着那么多木头,于是他们种植了一座森林。好些人的工作就是给森林浇水。还有,每砍掉一棵树,那些人就会补种上一棵新的。”

希拉鲁姆惊叹不已,“所有木头都是这么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