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怨尤之道(第3/4页)

根据《史记》记载,甚至更早到《虞书》《尚书》等上古典籍推算。彭祖之人与纣王之时不过七百余岁,而其祖父则已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黄帝的继承人。再往上便是“三皇”时代,拢共算来自从有人至今起不过三几千年,而这万古的高山大河,其川流不息泰山不移何止千万年。

如果换成寻常愚民的话算计着盘古开天女娲造人,想来人类自是与天地同存般的古老。但书生虽然百无一用却饱读诗书,曾经钻研考古的想要论证人类至今多少年,可惜就算翻遍经典也只能算出这个数字,如今被这个小子一呛声竟然回不出去。

是啊,此人的话刚好在点子上。这江河改道之事亘古已有,甚至女娲造人之前恐怕便已经改道了不知几千万次,现在人全扎在河边,遇到河流改道之时的天灾,那到底应该是人挡了水道,还是水挡了人道呢?水还未怨人拦路,人怎好去怨水无情?

“那,那遇到天灾人祸,难道我们反而应该欢天喜地吗?”

刚才的那位被问路的老丈此时也站了起来。

“无怨无尤是要人莫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若将一切归罪于天,则难免积怨于心。无法报复于天,便要报复于人,最终不过是破罐子破摔的自毁罢了。所以无论是遇到天灾还是人祸,求神拜佛都是没有用的,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这次代为作答的是殷玳琳。虽然她对佛之道不感兴趣,不过对于那些遇到些挫折和麻烦便只会怨天怨地怨父母怨社会的“凡人”她更加讨厌。遇事便斗,斗败就死,人生在世不过如此,叽叽喳喳软绵绵的听上去叫人好不心烦。

“原来是青施主,距离上次分别已经一年,不知你一向可好?这两位女施主秀外慧中,智慧通透,不知可是与你同行?”

明心坐于高台之上早看到了三人,只是听得有人代答便一直静静微笑,直到此时众人嘘声他方才开言。

“打扰大师说法还请恕罪,这位姑娘身中奇毒神智不清,还望大师妙手回春。”

“阿弥陀佛,天灾人祸本是俗世浩劫,虽无神佛可怨却有人心可依。诸位施主这便散去吧,若身体有不适的可往东边三百步处问医取药。”

明心大师站起身来表示说法已毕,众灾民在一片嘘声中都散了。失望的不是一个两个,或者应该说大多数人都对这一场法听得索然无味。事到如今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救世主,一个能让天上掉吃穿的仙人或者一个能领导他们打进太原城吃光太原城的领袖,或者最不济也要来个高僧向他们保证,就算这辈子死了下辈子也可以安安心心当大少爷不再愁吃愁喝。结果这老头却串通几个小男女胡扯什么“不要抱怨”“自己救自己”之类的废话。这里的人哪个不是自己靠自己靠了半辈子的,这么简单的道理还需要人来教吗?但现在这事情是能靠自己解决的吗?自己等只不过是一群凡人,现在是“天”要自己等死,任何的挣扎与反抗都是无力的,不如安安静静听天由命吧。

“凡人”们散去了,“超人”们齐聚一堂。明心大师地位超然在城外有一间粗木搭建的小屋,虽然同样简陋但比起外面的流民们已经好出不知多少了。

“这位姑娘所中之毒不过是寻常迷魂的药物,但她的失神似乎并非全然由此引起。”明心伸手搭着寻参的脉搏,白眉扬起微有惊讶之色:“这份脑识受损的症状倒是从未见过。乍一看似乎是天生如此,但细一判却隐约有后天伤势的痕迹,但再仔细端详却又找不出端倪所在。而且这一身筋骨,虽然年纪已逾二旬,但却偏偏筋骨柔韧若初生,经脉更如婴儿般崭新,固然没有练武人修炼之后的痕迹,甚至也没有常人该有的沉淀。这,这真是奇哉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