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大变伊始(第3/5页)

虽然这种思想,已经受到了打击,但是还没有消亡。

但是,就算各个城邦都有自己的神,一些还是区域独有的神,不过,太阳神、月神、战神、死神、农业女神,都属于广泛传播的神祇,它们一般受到整个城邦世界的崇拜,很少有直接针对性的袭击。

方信心中凛然,他隐隐感觉到,萧红琴她们,特别是自己的到来,使这个将要陨落的世界,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短暂的沉默后,方信命令着艾夫回去,至于这些战死者,也不必掩埋,大地自然会容纳他们的身体和灵魂。

这件事情,却要向大祭司报告。

回去之后,两人都没有说话,却见得众武士却不知道,还笑着献上烤好的牛肉,方信放下了心思,也自大吃了起来。

入夜时分,武士们就在此扎营,休息,等待着明天的到来。

方信睡在了火边,一边以周围人难以觉察的方式吸取着月光,一边思考着,对这件事情,他已经心中有着一些猜测了。

但是具体怎么样,还必须等回去再说,渐渐地,空间变得一片静寂,只有火烧柴的声音,以及武士们的呼噜声。

月光如水,静谧的凉意从天空中覆盖下,火在滋滋地燃烧着,方信一夜并没有睡觉,吸取着月能并且思考着。

所谓的早熟文明,实际上是指一个文明基础的问题。

地球上,某个叫文明游戏,实际上也说明了部分本质,它把文明划分为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封建时代等等。

每个时代都有大批的科技、思想、组织作为基础。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生活在河流边的部落,它首先学会的,应该是捕鱼,一个生活在山地的部落,首先学会的,是狩猎。

而在平原的部落,可能首先学会的,是采集(野果)和种植。

在那时,大部分部落都处于野蛮状态,在原始扩散之中,理论上,扩散出去的人,随着环境的变化,那就会学会其它基础文明技术,而分布在各地,形成文明的基础。

可惜的是,假如这时,出现了早熟文明,也就是说,很早就产生了文字、宗教、数学等等,那就会产生一种“选择性的毁灭”。

所谓的选择性的毁灭,就是这些部落和文明,总结出原本“胜利经验”,并且加以完善,他们会选择性挑选新的居住地(符合原本文明生存的地点),而把不符合原本文明的广大地区抛弃。

特别是有着先知、神祇的世界,它们传下的制度和技术,更使这种选择性毁灭发挥到了极限,因此破坏了一切其他异种文明的可能。

以安雅文明中,食物主要是玉米,占了食物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但是是不是没有其他食物获得方式呢?

其它有效的农作物有没有?肯定有。

畜牧业能不能发展?肯定可以发展。

农业技术可不可以改进?肯定可以。

但是他们就不会作此改进。

如果说,这个例子还不清晰地话,那以华夏文明为例,华夏文明,自农耕根基确定后,集权制度和郡县制,以及儒家为核心文化制度随之完善后,就算资本萌芽无处不在,就算三百年一次轮回,每次都导致天下百姓死掉十分之三四。

就算日后不断有胡人入侵,从五胡开始,直到突厥、辽金、元、清,都无法使这个文明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处。

太过早熟的文明,使华夏文明,从未有过“走向大海”和“走向草原”的想法,也就丧失了继续进化的动力,就算海洋和草原无时不在那里,也是一样。

如果没有外力干涉,就可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

这个世界也一样。

方信将目光,投向天空之上,在那里,星辰闪烁着,方信摇头,此世界的神祇,已经失去了推动世界的力量,也失去了继续成为神祇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