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草原上兴起的组织力(第2/4页)

你说交战如果是在京津地区,在渤海湾的海宋舰队还是可以插手的,但是要是战场在山脉的另一侧。除非战舰可以爬山。翻越长城。

战争较量到这种程度,任迪是纠结这个工程量的麻烦。毕竟在北方修建铁路是非常麻烦的,冬天要面临严冬,夏天要面临可怕的蚊虫。还有当地的民族工作。然而对吴家军来说,预料的胜利似乎不可能到来。等来的却是共和国不畏艰险的麻烦。主动到东蒙和共和军交战,还没有海宋军队的支援打陆战。吴家军没有那个胆量,也没有那个能力。

镜头切换。

九江城中,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赵卫国看着前来谈判的海宋使者说道:“我们的决心是不可能动摇的。即使你们在大连驻扎舰队,在朝鲜半岛准备陆军,在东北帮助吴氏重新组织军队。”

海宋使者李孔明,带着外交礼仪的微笑说道:“我们海宋立志于和平解决东北亚问题,你们现在在东北亚修建的铁路,现在只会激化矛盾。”

赵卫国算是气笑了。原本任迪要求后方提供大量建设兵团修建这条铁路,赵卫国是有疑虑的,毕竟这么一条铁路修建起来是有经济代价的。这个代价对解放东北到底是不是必要的。共和国中央里也在进行激烈的讨论。

但是现在赵卫国知道了,这个代价绝对是值得的,因为海宋现在急了,说明任迪的这个手段海宋郁闷了,开始主动到这里试图和平解决。虽然这个和平意愿,在海宋这帮沙文主义极强的外交人员嘴里变得富有压迫性。但是赵卫国还是听出了意思。

抗议,只有不想打仗才会用抗议表达意见,真正想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外交部基本上吱一声,然后就直接用军队来上了。现在海宋这么尖锐的提东北问题,那么就是海宋在东北没有胜算了。准备用抗议提醒赵卫国,他们在别的地方可以动用手段。

赵卫国思考了一下,彻底将话语挑明了说道:“东北,福建,还有琼州和南越,这三个地带贵方都投放了军队,我想,如果你我双方不在陆地上爆发一场陆战。看来我们双方很难坐下来说话。”

李孔明愣了一下,然后泠然说道:“赵先生的话,我可以理解成战争通牒吗。”

赵卫国同样严肃地说道:“我们在我们家中做事,贵方想要怎么理解,我们无法阻止。但是你们的理解,我方不会畏惧。”

镜头再次切回来,赵卫国穿越前生活的年代也就是七十年代位面和任迪的相近。这条铁路直通蒙古的铁路并没有建成,然而这条铁路叫做集通线。是在九十年代后修建的。其战略意义重大,同时也对草原的经济影响重大。

羊这种牲口吃草,其寿命为十二年,在运输不畅的时期,草原的羊就是牧民的财产,可以从羊羔保存到七八年的财产。然而羊真正长肉的时期半年就可以长到几十斤。一年左右口味最佳。也就是说羊在完成生长期后,只是靠吃草保持身上的肉新鲜。这和农耕民族养猪的概念完全不同,农耕民族养猪,猪养肥了有镖了就可以出栏了。不用浪费饲料了。

真正要统治一个地方,绝不是单纯的武力征服。从来没有人能用死来威胁一个一无所用,以死相拼的人。只有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有活下去的希望,统治根基才能建立。草原上缺乏很多东西,茶叶,盐和铁。这个工业时代对草原输入菜刀铁脸盆什么的已经用担心了。在战场上冷兵器现在已经被枪械碾压。

现在任迪的铁路工地上有很多蒙古人,干活的时候一起干活,到时候算工分拿工钱,然后到集市中购买布匹,盐。铁路到底有什么好处。已经用不着额外宣传了,大明国土中有几条铁路通向草原,最著名的当属大同到绥远省,这段铁路是由晋商出资修建的。修建的结果就是让绥远省繁华程度陡增。皮草等蒙古货和来自汉地的货物都在这里毛衣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