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五节(第5/7页)

  比起危机出现后达成的大规模削减核武器协议的方案——在地面把导弹和核弹头拆解销毁,这个方法成本要低得多。

  “好了,现在停止对程的航线推进的讨论。其他的方案?”维德用询问的目光扫视着程心之外的所有人。

  没人说话,有人欲言又止,显然觉得自己的想法很难同程心的竞争大家的目光又渐渐集中到她身上,只是眼神与上次不同了。

  “这样的会要再开两次,希望能有更多的方案和选择。在此之前,航线推进方案立刻进行可行性研究,为它起一个代号吧。”

  “核弹的每一次爆炸都使飞船的速度增加一级,很像在登一道阶梯,就叫阶梯计划吧。”瓦季姆说,“除了光速的百分之一.对该方案进行可行性性研究还需要一个重要指标:探测器的质量。”

  “辐射帆可以做得很薄很轻,按现有的材料技术,五十平方千米的面积可控制在五十公斤左右,这么大应该够了。”一名俄罗斯专家说,他曾主持过那次失败的太阳帆试验。

  “那就剩探测器本身了。”大家的目光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他是“卡西尼”号探测器的总侧十师。

  “考虑到基本的探测设备,以及从奥尔特星云发回可识别信号所需的天线尺寸和同位素电源的质金,总重两至三吨吧。”

  “不行!”瓦季姆坚决地摇摇头,“必须像程所说的那样:像羽毛一样轻。”

  “把探测功能压缩到最低,一吨左右吧,这有点太少了,还不知行不行。”

  “向左点吧,再把帆包括进去,总体重一吨。”维德说,“用全人类的力量推进一吨的东西,应该够轻了。”

  在以后的一周时间里,程心的睡眠几乎全是在飞机上完成的。她现在属于由瓦季姆率领的一个小组中,在美、中、俄和欧盟这四大航天实体问奔波,布置和协调阶梯计划的可行性研究。程心这一周到过的地方比她预计一生要去的都多,但都只能从车窗和会议室的窗户看到外面的风景。本来计划各大航天机构组成一个可行性研究组,但做不到,可行性研究只能由各国航天机构各自进行,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够对各国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到更准确的结果,但PIA的工作量就增大了许多。程心对此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因为这毕竟是她提出的方案。

  PHA很快收到了来自美、中、俄和欧洲航天局的四份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结果十分接近。首先是一个小小的好消息:辐射帆的面积可以大大减小,只需二十五平方千米,加上材料的进一步优化,其质量可减至二十公斤。然后是一个大大的坏消息:要想达到P1A要求的百分之一光速,探测器的整体质量要减到计划中的五分之一,也就是两百公斤,去掉帆的质量留给探测和通信装置的只有一百八十公斤了。

  在汇报会上听到这个信息后,维德无动于衷地说:“不必沮丧,因为我带来了更坏的消息:在最近的一届行星防御理事会会议上,阶梯计划的提案被否决了。”

  七个常任理事国中的四个对阶梯计划投了否决票,否决的理由惊人地一致:与PlA的航天专业人员的关注不同,他们对推进方式兴趣不大,主要是认为探测器的侦察效果极其有限,用美国代表的话说:“几乎等于零。”因为探测器没有减速能力,就是考虑到三体舰队的减速,双方也将至少以光速的百分之五的相对速度擦肩而过(在探测器没有被敌舰捕获的情况下),探测窗口很狭窄。由于探测器的质量限制,不可能进行雷达等主动探测,只能进行信息接收的被动探测。可接收的信息主要是电磁波,而敌人的通信肯定早就不用电磁波了,而是使用中微子或引力波一类目前人类技术鞭长莫及的媒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智子的存在,探测器计划从头到尾对敌人而言完全透明,使成功的机会更渺茫了。总之,相对于计划的巨大投人而言,所获甚微,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各大国对此不感兴趣。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把探测器推进到光速百分之一的技术,正因为这一点,另外三个常任理事国才投了赞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