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身世(第2/3页)

不远处游廊的昏惨灯光照过来,她微不可察地往后退了退。

盛煜的脸上却笼了薄怒,“你答应过不撮合他们,怎又出尔反尔。”

“夫君以为是我劝三弟陪长宁出京城?”

盛煜神情冷凝,显然是承认了。

这般态度着实如一盆凉水浇到魏鸾的头上。

她虽年少,却知言出必践。

当初既答应了盛煜,便不曾再撮合分毫,哪怕就本心而言,魏鸾觉得自己的行径颇为凉薄——表姐妹自□□情笃厚,周骊音当初为她的婚事费心,虽闹了个误会,本心却是为她好,后来宫廷内外,更是屡屡维护于她。她身为闺中密友,原本不该置身事外,视而不见。

可为了盛煜,魏鸾明知周骊音为少女心事而饱受困惑,却没能尽密友之责。

只在着实看不过眼时,劝盛明修给个清楚的交代。

如此而已。

结果,换来的却是盛煜的怀疑——当时府门口的情形,他自是从仆从口中查问得知。夫妻成婚已久,对方的性情行事,彼此都看在眼里,他却仍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假定罪名,给了她冷脸。

显得昨晚的温柔、她的殷切颇为可笑。

魏鸾垂首轻抚衣袖,葱白的指尖摩挲着凹凸的银线绣纹,抬起头时,神情凝如静水,眼波亦清明而冷静,“夫君既信不过我,或可问问三弟,当初究竟是我怂恿她陪长宁出京,还是他心甘情愿,明知父兄不允,亦做了这般选择。”

天际的星子渐渐明亮,她的目光却黯然下去。

“我知道夫君对长宁心存芥蒂,也从未奢望夫君能因我而有所改观,对她的心性稍加了解。但恕我直言,三弟并非稚气孩童,明知如此情势下前路艰难,却仍义无反顾地出了京城,可见他自有主意。那是他们选的路,旁人可晓以利害,甚至出言规劝,却不该横加阻挠。这件事上,夫君未免过于先入为主,狭隘蛮横。”

成婚这么久,她是头回指责他。

从前的如履薄冰和谨慎收敛尽数消失,那双眼睛望过来,没有半点锋芒,亦无半分躲闪。

盛煜活了二十来年,除了被永穆帝责备外,还是头次被人当面数落。

那个人还是比他年幼十岁的魏鸾。

他愣了愣,便见她拂袖转身。

“长宁的藏身之所,我回头派人拿去南朱阁。三弟是否在那里,我也不知,夫君尽可查问——这于夫君而言是举手之劳。只是长宁此次是避世静心,还望夫君勿告他人,更不可为难她。”说罢,抬步回院。

夜幕降临,饭菜香气远远飘来,廊下的灯笼暗红夺目。

她的脚步不疾不徐,单薄的衣衫随风轻扬,裙裾掠过甬道,如流云翻卷。

很快,她进了北朱阁,没再回望一眼。

留下盛煜岿然站在原地,被数落得神情僵硬。

……

是夜,夫妻同在曲园,却各自宿在南北朱阁。

盛煜翻来覆去,琢磨着魏鸾的态度言辞,隐隐觉得自己是误会她了,几回翻身而起,终是没能抬步迈往内院。不止是因生平头次被人顶撞冷落,惯于冷傲的男人拉不下脸立刻去求和,更因跨不过心里对章氏母女的那道砍。

生而为人,毕竟是有私心的。

哪怕被魏鸾直言戳破后,盛煜也稍稍意识到,他似将这私心变成了旁人身上的枷锁。

北朱阁里的魏鸾倒是睡得不错。

盛明修的事她问心无愧,因盛煜不问青红皂白就怀疑她而生的那点怒气,在用完香喷喷的美味晚饭后,也消弭了大半。她如常沐浴歇息,还点了支安神香助眠入睡——明日是父亲的生辰,虽说魏峤并未张扬操办,她却要回去道贺,可不能顶着乌青的眼圈叫家人担忧。

翌日清晨,魏鸾薄妆华服,驱车去敬国公府。

原本她还打算带盛煜同去,经了昨晚那场不愉快,彻底打消了念头,只孤身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