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秘闻(第2/3页)

最后这句话,无异于威胁。

游氏面色骤变,瞧着盛闻天的满面决绝,愕然无言。

不远处魏鸾听到这番话,只觉心惊肉跳。

……

回曲园的路上,魏鸾满脑子都是方才夫妻俩吵架的言辞。

有些事情当局者迷,旁观者却看得清楚。

盛闻天虽是悍勇武将,性情却不粗鲁。

魏鸾给他当了一年儿媳,也只见他对顽劣的盛明修动过手,并非蛮横之人。而于游氏,身为丈夫的盛闻天也甚是耐心,几回阖家团聚时,言行举止见瞧得出来。方才口称愧疚,应非虚言。

这样的男人,能说出将妻子送回老家那样的威胁,可见对此事极为重视。

魏鸾不由想起了先前的种种疑惑。

盛煜年纪轻轻便居于高位,深得永穆帝信重,这事本就透着古怪。先前盛煜在北苑殴打太子,后来又在朗州挟持东宫,这般无所顾忌,自是仗着永穆帝的信重——细品起来,这已超乎寻常君臣的信任。

更何况,盛煜前世还继位当了皇帝。

若那位梅氏的身份果真有古怪,若盛闻天当初并未真的私养外室……

有个大胆的猜测再度浮入魏鸾的脑海,且她并不觉得荒唐。

魏鸾忽然有些口干舌燥。

心神不定地回到北朱阁里,盛煜果然不在。

春嬷嬷将那封并未具名的信送上来,魏鸾拆开蜡封,里面的纸笺上果然是周骊音的笔迹。笔端纸上,她并未写得太详细,只说出京城后周遭清净,认真翻读从前觉得枯燥无味的史书,想着如今的处境,竟有颇多感触。她打算多留一阵,彻底想清楚了,再回京城。

信的末尾,周骊音说她此次出京,虽远离至亲,身边却有人陪伴,并不觉得孤独。这件事上,极感激魏鸾的提点。

最后这句话,似有所指。

魏鸾细看了两遍,确信没看错后,心里微微一跳。

看来当日章皇后在含凉殿里提的揣测并非瞎猜,盛明修留书出京,打的是游历的名号,恐怕当真是陪着小公主走了。否则,周骊音也不至于因“有人陪伴”这件事而感谢她。

只不知他俩往后究竟会走到怎样的地步。

若她的猜测属实,盛煜的生母定是遭遇极惨。就像当初章念桐能轻而易举地将她挪出皇宫,囚禁在地牢一般,章皇后在东宫时,必定比之更为张扬。其中,未必没有刻骨的仇恨。若公事之外还掺杂了私仇,盛煜对周骊音的芥蒂也就说得通了。

许多事杂乱地涌入脑海,有条线渐渐明晰。

魏鸾却不太敢相信。

窗畔竹枝婆娑,日色渐倾,晚风渐渐添了凉意,魏鸾慢慢舀着碗里的酥乳,独自出神。

直至染冬捧着晚饭单子进来,魏鸾的思绪才被打断。

“厨房里有新送来的羊肉,这时节已很肥嫩了,春嬷嬷说,晚饭做一道炙羊肉来吃,少夫人觉得如何?”她说着话,行至跟前,将写了菜色的单子铺到案上,任凭挑选。目光瞥见送进来已有许久,却只吃去少半的那碗酥乳,又微诧道:“少夫人在想事情?”

“没什么。”魏鸾答得心不在焉。

染冬没再多说,待魏鸾选好了菜色,自去厨房分派。

魏鸾则起身理了理衣裳,将杂乱思绪尽数收起,先去安排晚饭的事。

到得暮色四合,盛煜果然大步踏入北朱阁。

……

虽说永穆帝体谅盛煜奔波辛苦,许他在府里安心歇息几日,盛煜却半点都闲不住。

回京后头一遭上朝,他半点都没怠慢,早早起身装束过,骑马出府。消失许久的玄镜司统领忽而现身,京城里的情势已有极大的变化,官员们纵不知内情,也猜得到镇国公入狱之事跟盛煜有关,看他时不免添几分敬惧。

——毕竟,这男人心狠手辣之名传遍,能将章家两位国公爷拉下来,着实旁人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