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等父母老去

有一位学僧名叫道念,出家数十年,到处参访皆未能开悟。一日,请示石楼禅师道:“未识自己的本性,请禅师方便给我指示。”

石楼禅师回答:“石楼无嘴巴。”

道念再请求:“学生至诚恭请禅师指示,学生洗耳恭听。”

石楼问道:“你听到了什么?”

道念答道:“学僧自知罪业深重。”

“老僧的罪过也不少。”

道念反问:“禅师的过在什么地方?”

石楼禅师道:“我的过在你的不是的地方。”

道念再问:“可以忏悔吗?”

石楼禅师说:“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

道念随即礼拜,石楼禅师就打了他一下。打过以后,又问:“你最近离开何处才到此?”

道念回答:“梁、唐、晋、汉、周,到处行脚云游。”

“梁唐晋汉周,这些主人还重佛法吗?”

道念回答:“好在禅师问着我,若问别人,恐怕就惹祸了。”

“为什么?”

“因为这些君王不喜欢别人怀疑。”

石楼禅师再问:“人尚不见,有何佛法可重?”

“请禅师告诉我,如何来重佛法?”

石楼禅师反问:“你受戒已多少年?”

道念回答:“二十年。”

石楼禅师道:“二十年了还不知重法!现在问我,我的嘴巴怎说得清楚?你的耳朵又怎听得进去?”道念至此真的言下大悟。

“石楼无嘴巴”乃是说禅乃无言,是不可言说的,可是“石楼无嘴巴”本身就是一句话,而且是导人悟禅的一句话。那么,石楼禅师前后所谓岂不是矛盾了?其实不然。

很多道理都是在说与不说之间的,说出来的每个人都懂,但只有自己经历过后才能深刻觉醒。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是这个道理。比如孝道,人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知道应该尽早地给父母以照顾。可是真正做到的并不多,大都是忙于工作,觉得自己的事业未竟,同时父母年纪还不算老,没到自己该去天天侍奉的地步。

可某一天,突然看到父母苍老的面容,才明白过来,原来父母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两棵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大树了,而是需要自己去照顾扶持的两个暮年老人。这时候,才知道自己曾经错过多少,失去多少,也才会明白,自己欠了父母多少,从而留下遗憾。

这也是在说与不说之间的,身边总有人在说这个道理,我们也总在听这个道理,但真正能够体会到其中深意的,只有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