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看人

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名叫李翱的朗州刺史,非常崇仰药山惟严禅师的德行。

一天,李翱去拜访禅师。

当他到达的时候,禅师正在树下阅读经书,没有看他一眼。虽然一旁的侍者提示禅师,可是禅师仍专注在经卷上。

李翱终于按捺不住,愤愤地说了一句:“见面不如闻名。”说完以后,本想拂袖而去,不料此时,药山惟严禅师冷冷地说道:“刺史何贵耳贱目?”

意思是,你听说我这个人很了不起,便亲自来探访。待亲眼见到了,就觉得不过如此。

短短的一句话,使李翱心有所动,于是转身拱手致歉,并问道:“如何是道?”药山惟严禅师以手指天再指地,问李翱说:“会吗?”李翱说:“不会!”禅师就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听了以后顶礼,并且说了一首偈语:“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今天的社会,人与人初次见面时,总喜欢说:“久闻大名。”其实心中可能在想“不过如此”,这就是“贵耳贱目”,所谓“见面不如闻名,闻名不如死后说好”也是此类。

闻名是在内心勾勒图画,见面是用现实构建图画。前者为虚,是我们的想象;后者为真,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这一虚一实之间,便是“见面不如闻名”。

其实不是那人不如传闻般优秀,而是我们勾勒的画面未必真实,也未必就在此刻。就像李翱,他在心中勾勒的是一个得道的高僧大德,可亲眼所见的,却是一个孤傲的老和尚,自然心生疑惑。

有这份疑惑,并不是李翱不识人,而只是认知的错位。高僧大德自然有高僧大德的风采,但他们也是人,也有人的正常喜怒,不可能时刻保持威严,那样反而是道法不够了。禅师的大德风采在传佛讲道之中,而不在念经、吃饭之间。李翱看到的是看书的禅师,不是讲道的禅师,自然看不到那份风采。

我们也一样,听到的或许是别人学问上的精进,或许是德行上的高远,或者是智慧上的深邃。可第一次相见的极可能是对方大快朵颐的吞咽,哪怕这吞咽胜过虎狼,也不能证明他们无才、无德、无智,若因此而产生“见面不如闻名”的想法,那反而是我们浅薄了。

看人要看全部,不要以点带面去否认一个人。看人也要用平常心,不要用内心刻意设定的标准去评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