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4章 临场应变(第2/3页)

约翰·福克斯的长项在于赛前准备,他就如同一本活体教科书,总是能够在战前布局层面上展现出自己的能力,不仅是针对防守组,对于进攻组战术也颇有见地,但他的弱项则是临场应变,他的战术变化总是跟不上比赛节奏,关键时刻需要做出改变或者决策的时候,却始终做出明智正确的选择。

在丹佛野马队伍之中,进攻战术是由进攻组教练亚当·盖斯联手福克斯制定的,但临场战术变阵却以盖斯为主——也正是在盖斯的授意下,大曼宁获得了进攻组战术的并列决策权,将大曼宁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两位进攻“教练”的智慧碰撞,这让丹佛野马进攻组在2013赛季大放异彩。

另一方面,防守战术的布置和临场指挥,则由福克斯亲自监督,但本赛季福克斯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因为心脏问题,常规赛中段必须接受住院治疗,而防守组教练德尔·里约则担任了四周的临时主教练。等待福克斯病愈出院归来之后,临场战术指挥也就由他与德尔·里约联手决定。

正是因为如此,福克斯和德尔·里约知道他们的长项和短板,赛前战术布局就非常细致,甚至走在了哈勃的前面,开场阶段就赢得了些许优势;但旧金山的优势就在于,哈勃和陆恪都是思想灵活多变的类型,临场应变总是能够思考出更多解决办法,现在,陆恪就正在做出改变——

丹佛野马的整个防守重心都正在明显前压,除了冲传施压之外,短传区域的传球防守也采用对位盯防策略,而不是区域联防——此次进攻之中,当安匡·博尔丁从左翼移动到右翼时,对位盯防的线卫钱普·贝利就跟着移动了脚步,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只要陆恪将接球球员的跑动路线往外撇,那么中央地带就可以被清空。

事实也是如此。

开球之后,两名外接手和两名近端锋双双朝着自己的外侧跑动出去,这也使得对位盯防的两名外线卫和两名角卫都跟着朝着外侧移动,中央地带就只剩下中线卫帕里斯·里昂;同时,丹佛野马的防守锋线必然上步施压,而进攻锋线针锋相对地形成对位,在中央地带打开通道,高尔就能够与帕里斯形成一对一了。

显然,帕里斯没有能够阻拦住高尔;而安全卫伊恩纳乔也没有能够完成擒抱任务。

丹佛野马整个防守过于侧重前端,稍稍一个不注意,就能够被陆恪捕捉到漏洞,那么,这到底是一次性的情况,还是普遍现象呢?

对于马利克来说,他相信这是陆恪吹响反击号角的开端,但防守战术的策略却必须由福克斯和德尔·里约来决定——更何况,即使让他来改变战术,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是最佳选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

那么,接下来陆恪又将会如何布局呢?

凭借着高尔的高效冲跑,旧金山49人顺利进入丹佛半场,来到了四十五码线之上,再次面对一档十码。

陆恪站在口袋之中,细细观察着丹佛野马的防守阵型,一如所料,整个阵型没有变化、防守战术也没有明显变化——对于一般球队来说,他们都不可能说风就是雨,战术变化势必需要时间和酝酿;而对于丹佛野马来说,尤其如此,福克斯和德尔·里约都更加倾向于多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出变化。

这就是陆恪的机会。

旧金山49人的进攻阵型稍稍做出了改变,在二乘以二的基础阵型上,让左右两翼内侧的近端锋洛根和弗农都往后退了半步,这也使得口袋保护的两侧边缘稍稍内收了一些;相对应地让两名外接手站在了最前方。

“攻击!”

陆恪双手持球快速后撤步,一个横扫就可以看到丹佛野马再次执行四人冲传战术,而三名线卫也正在咄咄逼人地准备上步,但这一切都在陆恪的预料之中,可以明显看到旧金山口袋保护扎实而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