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紧张极致(第2/3页)

当然,也没有人在倾听。

全场,躁动而压抑,没有欢呼呐喊的声音,却又不是绝对的安静;嘶吼声试图挣脱喉咙的束缚,制造出噪音,紧张的肌肉却偏偏压抑住了所有的激动,于是,不上不下的卡在了原地,只剩下一团分辨不明的噪音,犹如喷气机低空飞过时的引擎轰鸣。

今天的比赛,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六十六秒,己方三十码线。

上场之后,陆恪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丝毫没有紧张或者焦躁,似乎没有注意到比赛时间所剩无几,也似乎没有注意到球队现在依旧比分落后,这只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一次进攻。

安排战术,罗列阵型,观察防守。整个流程,陆恪一丝不苟地按部就班,现场的嘈杂越是沉闷、现场的气氛越是紧绷,大脑的思绪就越是冷静,甚至前所未有地清晰。

此时此刻,全世界,所有的目光都集中了过来,不仅仅是球迷,不仅仅是解说,就连达拉斯牛仔的所有球员也都不例外,无数灼热的视线都落在了陆恪一个人的身上。这名新秀四分卫,可以扭转乾坤吗?

49人进攻组,陆恪清空后场。

所谓的清空后场,其实就是散弹枪阵型,然后再极端一点,陆恪的身后没有任何球员,跑卫要么站在四分卫的身侧,平行站立;要么站在斜前方,作为接球手或者护锋。这就是一个极端的传球阵型。

五名进攻锋线,一字排开,左手边是迈克尔·克拉布特里,右手边则是凯尔·威廉姆斯、泰德·吉恩和洛根·纽曼,三个人呈现出品字形站位,洛根站在尖端;马库斯·林奇则站在了陆恪的右前侧,落后泰德也只有两个身位。

整个右侧,囤积了四名潜在的接球球员,严重倾斜。

对面的牛仔队防守组,全线前压,放弃了跑球防守,一线七名球员,全部罗列,不过在他们的左侧,对应49人的单翼阵型,他们也分出了两名线卫增强防守,在他们身后五码的位置,则有一名角卫。

另外一名角卫奥兰多·斯坎德里克,一对一地站在迈克尔·克拉布特里的身前,展开了一对一防守。

后场之中两名安全卫,分别站在左右半场,一前一后,其中一名球员的位置明显压上,这也意味着,另外一名球员防守后半场。

整个防守阵型无比清晰,陆恪隐隐约约可以预判出球员接下来的走势,诱惑,整个长传区域犹如一颗鲜艳欲滴的草莓,引诱着四分卫完成传球。那么,他应该选择长传吗?他应该选择右侧吗?他应该选择近端锋吗?

问题就在于,比赛只有六十六秒,即使长传区域有空档,但他也不能冒险。

原因很简单。第一,长传的准备时间更长,短传可能只需要一秒、两秒,而长传则需要三秒、四秒,在加上橄榄球的空中飞行时间和接球时间,耗时太长。

第二,长传的不确定性更多。四分卫的长传路线基本还是以中间区域为主,一旦传向边界,很有可能就直接导致出界,损失了时间,又没有完成传球;同时传球落点在中央的话,接球球员接到橄榄球之后,没有办法立刻出界,对控制时间不利。

当然,一旦长传成功,这就是一击致命。但,风险太大。

达拉斯牛仔面对如此重要的防守,后场绝对不可能掉以轻心;更为准确来说,牛仔队的整个防守都不可能放松警惕,上半场的克制和压抑,陆恪可没有忘记。对于牛仔队也好,对于49人也罢,一点点失误,这场比赛都可能葬送!

那么,传球应该如何选择呢?

“攻击!”

当机立断,陆恪开启了进攻,接住橄榄球之后,后撤步,快速后撤步。

陆恪根本没有看右侧一眼,足足聚集了四名接球球员的右侧;仅仅只是调整了一下姿势,没有任何思考,也没有任何停顿,抬手就朝着左侧传球过去。几乎是开球的同时,后撤步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了传球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