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掌控金权(六)(第2/2页)

接下来一连三天,罗兰通过约翰·普利特搜集全国各地发行的报纸,将报上刊载的相关评论文章全都浏览了一遍并按照“支持央行”和“批评央行”两种立场加以分类。

大多数文章没有鲜明的立场,在支持央行新规之后也谨慎的提出了一些担忧,这种四平八稳的观点当然是老成之见,也最能代表多数人的态度,可惜读起来实在乏味无趣,对罗兰的统计分析也没有多大用处。

立场鲜明的两派文章火药味十足,读起来也更有趣。其中对央行新规持乐观态度的文章作者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以扎哈尔为首的政府财政官僚和首都圈的银行家,这种文章参考价值不大,他们在报上发出的声音未必就是心声,更主要是表达政治站队的姿态,其中不乏浓墨重彩吹捧罗兰“高瞻远瞩”、“少年天才”的马屁文章。罗兰看得直起鸡皮疙瘩,实在受不了这帮贱人的肉麻调调。还有一类是真正有“干货”的工商从业者、经济观察家和独立学者,他们主要站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的角度看待央行新规,对央行收回私人铸币权、监管银行券以控制信贷泡沫的做法持肯定态度,就算提出批评意见也是有的放矢,值得罗兰深思。

至于反对派的文章,主要登载于首都之外各市镇发行的小报上,通篇为商业银行的诚信可靠大唱赞歌,为银行家的正当经营受到央行的蛮横打压、粗暴干涉而打抱不平,此外就别无干货。

这种文章显然出自抵制央行的地方金融集团授意,对这些无耻文人的言论罗兰付之一哂,根本没往心里去。

但是,也有极少数批评央行新规的文章出自那些真心信仰“自由市场”和“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学者。比如罗兰看到一篇水平最高的文章,指出国家垄断铸币权意味着正在孕育一个极度危险的倾向——过度迷信公权力而轻视货币自身的价值规律。这种倾向若不加以警惕,央行总有一天会按耐不住公权力所派生的疯狂冲动,彻底废除金银铸币的流通,代之以“中央银行券”。

那么问题来了——

“央行监管私人银行发行银行券,是因为不信任银行家的诚信,不相信每一张银行券背后都有实打实的金银储备担保,那么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就绝对可信吗?谁来监督中央银行发行的‘小纸片’背后有没有充足的金银储备作为信用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