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五大学院(第2/2页)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但是究根寻底你会发现教育同时也是一门产业,既然是产业,那么必然要投入资本,必然要追求利润。兴办教育说来简单,请问钱从哪里来?为三四千师生提供教学场地、教室、宿舍和配套设备是一笔巨大的投资,除了这笔固定投资,每年还要为聘请教师支付薪金,没有好的待遇,根本留不下人才,这些投入综合起来就是所谓的“师资力量”,稍加计算就知道这是一笔天文数字,而且是需要不断投入、不断膨胀的天文数字。

罗兰来到海豚湾考察,主要就是考察这个教育圣地是如何从无到有一点点搭建起来,那么教育经费就是考察的重中之重。这一路上他向泽希尔请教,向维克托莉亚介绍的教职人员请教,还在神学院——白鸥港创建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里吃了一上午灰尘,翻遍档案卷宗,终于理顺来龙去脉。

事实上,白鸥港的教育产业正是政府当局产业政策与市场商业运作完美结合的产物。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战略方针是白鸥港政府当局率先提出来的,而这一方针无论从当时抑或现在来看,无疑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有了正确的产业政策,接下来就要考虑融资问题。

当初白鸥港当局并不像如今这么富裕,当局唯一能够拿出来支持教育事业的公共资源就是一块位于海豚湾附近的地皮——一大片非常荒凉、寸草不生的盐碱滩……

地皮圈出来免费提供给即将建立的神学院,图纸上的规划也是免费的,然而落实到具体的建设就要砸钱了。这笔钱政府预算是没有的,于是当局提出一个策略:成立一家公益性质的教育发展基金,政府提供的土地折价占据三成股份,其它资金则向社会各界募集。

首先慷慨解囊的是深海·塞悉拉神殿,毕竟第一所大学是神学院,主要是为神殿输送心血;接下来当局召集城中三十二家工商业行会的代表开会,各大行会都来认购教育发展基金发行的股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工商业行会与神殿不同,神殿肩负着宗教和道德使命,其为教育事业提供的资助是无息甚至无偿的,工商业主花钱却不能打水漂,仅仅是乐善好施带来的社会美誉和精神层面的满足是不够的,商人必须看到实打实的收益才会有投资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