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赛场就是我们的战场(第3/4页)

他们和刘阳宇虽然都还算熟悉,但平常训练项目并不在一起,有些内情大家并不算知道得特别清楚,叶钦知道的一些情况还是孙潮生教练当面和他讲的,但说到底他也不敢确定刘阳宇的具体情况如何。

现场大屏幕上,刘阳宇这一组男子110米栏的选手名单已经出现在众人眼前。

叶钦匆匆扫了眼选手名单,他虽然不是男子110米栏运动员,但对于这个项目的出色选手还是比较熟悉。

前面几组在110米栏项目出色的选手,基本上都已经出过场了,这一组里除了刘阳宇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顶尖的选手,以刘阳宇的实力,只要不是发挥失误,基本上晋级应该是很轻松的。

不过,现在最担心的还是他的伤病,会不会太过于影响他的状态。

“On your marks!”

赛场上选手就位的声音响起。

整个体育场,原本一派喧闹的场景顿时在这个时候悄然安静了下去。

一个上午大家最关注的三场比赛,现在就剩下这一场了,这种默契几乎不用现场的广播去强调什么。

一声枪响过后,起跑线前,刘阳宇已经飞快地冲了出去。

叶钦盯着刘阳宇的起跑和上栏动作,看得出刘阳宇的起跑很舒畅,跑得非常舒服,身体上似乎不怎么看得出伤病的痕迹……

等等……

叶钦目光中陡然一亮,在叶钦旁边的杨耀这个时候也看出了不寻常的地方。

“这是七步上栏?”

“真的做到了,从八步改成七步!”

叶钦这个时候内心有些震撼,在110米栏比赛中,必须从起跑至第一栏的13米72的距离里,用适合各自的步数越过第一个栏架后,继续跑过九个9米14的栏间,再跑最后一个14米02到终点。

由于这种分段式的距离特点,运动员必须根据各自的身体情况(身高、腿长)选择固定的步数跨过第一栏,即根据个人的特点采用七步或八步。

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七步上栏的是芬兰选手布吕加雷(Arto Bryggare),这位北欧飞人之所以敢吃“螃蟹”,是因为他的身高达到了2米04。身高腿长的布吕加雷用八步上栏甚至感到憋屈,因而发明了七步上栏,这一新技术助其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赢得110米栏季军,并在1986年首届世锦赛上以13秒46夺得银牌。

刘阳宇此前都是用八步上栏的技术,他的身高腿长都足够,但此前可能是爆发力的缘故,使用的一直是八步上栏,这一次显然是为了应对奥运会和戴龙·罗伯斯的挑战作出的调整。

只是,让叶钦和杨耀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调整竟然在刘阳宇的伤病阶段就已经完成了。

这骤然间的亮相,在外人眼里或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在叶钦和杨耀这样的田径选手远离,改变不可谓不大。

可以说这种调整比起男子一二百米短跑换起跑脚还来得困难,其中的节奏和步幅,都是一个巨大的调整。

而就在叶钦脑海里闪过这些想法的瞬间,赛场上八名110米栏的选手已经接二连三的飞驰而过。

13秒37!

当刘阳宇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时候,现场计时牌上出现了这一组小组第一的成绩。

刘阳宇看了一眼计时牌上的成绩,整个人顿时张开双臂兴奋得在场地中间奔跑了起来。

仅仅是一场预赛,但跑完之后,似乎有一股强大的压力在此刻需要宣泄出来。

如同叶钦跑完了男子100米的预赛一样,这初次登场的第一场比赛,对于他们这种备受期待全民关注的运动员来说,是压力最大的!

而现在,他的身影飞驰过赛场!

他做到了!

赛前的质疑,自我的怀疑,有形无形的压力,面对强大对手打破他世界纪录后挑战的担忧,等等一切的一切,似乎都通过这场预赛发泄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