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初抵美国(第2/3页)

两方面的中国运动员集合,自然颇为喜出望外,昨晚杨耀的教练李仁家甚至还亲自卖菜下厨,做了一顿原汁原味的本帮菜来招待众人。

“克莱德教练用的训练方式,跟你以前在聂教练手下训练有点像,都是按照周进度模式。”杨耀笑着说道。

聂方平曾经给叶钦制定的训练计划,就是周训练的模式,其中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那时候叶钦因为需要上课学习,以周训练的模式,时间上能够配合学生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叶钦保持专注度,激发身体的状态。

03年叶钦拿到城运会冠军之后,冬训在新庄训练基地,杨耀跟着叶钦一起在聂方平手底下也练过一段时间,是以对这个还是比较熟悉。

“周训练模式确实挺好的。”

叶钦点点头,运动员的训练模式多数来说都有着周期性质,比如,十天,十五天,或者按照周来,叶钦以前按照聂方平的周计划训练模式,感觉上其实还是很有效果。

不过去年冬训,兰迪·亨特尔为了打乱他固有的训练模式,从三天到十二天之类的周期训练,都有出现过,已经打乱了叶钦固有的训练周期。

杨耀稍稍组织了一下语言,接着又道,“练了几个月,有些东西我一下子还不好说,不过体会深刻的就是,训练计划时间短、节奏快、效率高;注重专项跑能力的培养。在安排力量训练方面手段丰富,组数少,间歇时间短,节奏快,还有很重视上肢力量和平衡力量的发展。你看我现在的胳膊是不是要比以前粗了一些?”

杨耀说着,伸出了手臂,做出了一个健美大力士的动作。

“好像是壮了一点。”

叶钦仔细端详了一下杨耀,笑了笑。昨天来的时候,第一眼看到杨耀,就发现他的体型看起来要比雅典奥运会回国见的到的时候更加匀称了一些,应该是在个人力量上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你最近这段时间,可以抓紧时间找克莱德教练多问问,你的兰迪教练虽然很厉害,但他是搞跳远的。克莱德教练才是专项的男子200米和400米教练。”

杨耀摆了个造型之后,接着笑着说道,“当初要是你跟我一起来美国训练就好了,我估计你可能现在进步比江波和胡城他们进步都要多些。”

江波和胡城两人都是400米专项的运动员,在5月14日,杨耀和江波,胡城三人参加了亚特兰大举办的一场田径比赛。

因为这场比赛并不在训练计划中,只是赛前三四天才由美国教练员做出安排,而且地点较远乘坐了四个小时的飞机。在没有充分思想准备和略有些疲劳的状态下,三人参加了比赛。

杨耀参加了男子100米和200米的比赛,江波和胡城参加了400米的比赛,从比赛成绩上看,杨耀基本发挥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百米在10秒40,200米在20秒88左右。

而姜波2004年400米跑的5次比赛成绩为47秒05,47秒12,47秒30,47秒90和48秒14,这次比赛则跑道了46秒88,算是有了明显的进步。

另外一名运动员胡城,在2004年400米跑的成绩排在全国第70位,最好成绩只有48秒78,这次跑道了48秒05,也算是卓有成效。

当然,相比较而言,叶钦的进步比起几人还要稍微多一些,尤其是他本身个人400米实力较强的情况下,还有比较大的提升。

“能有兰迪教练指导我就很不错了。”

叶钦听完了几人说起成绩,倒没有什么羡慕,他在兰迪·亨特尔手下呆着已经渐渐习惯,而且感觉可学的东西非常多。

随着在国家队呆的时间长了,叶钦也渐渐懂了不少东西。田管中心“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下,杨耀他们算是走出去的一批,而叶钦则是属于引进来的一批。

田管中心内部此时同样有着将两种策略计划下的运动员进行比较,看哪种方式更加适合中国田径的短跑项目。